韓斯勤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畜牧獸醫站,江蘇泰州 225321)
非洲豬瘟,因非洲豬瘟病毒感染而誘發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臨床以高熱、內皮系統出血、高致死率為典型癥狀。
發病大多從母豬開始,一般來說,母豬發病第一天不食,精神很好,體溫38.5℃。第二天中午即可看到耳尖紅紫色,肚皮發紅,臥地不起,哆嗦打顫,體溫41.5℃,糞便干結,第三天整個耳朵灰紫色,肚皮顏色加深,屁股發紅紫色,體溫40℃,眼圈變紅,糞便算盤子型,仔細看有鮮血,第四天開始死亡。
懷孕三個月內的母豬全部流產,流產在后,有個別的吐黃水,糞便干結,身上主要是耳朵,肚皮,后屁股變色,體溫41.5~42.℃,體溫下降即死亡。死時多數呈趴臥姿勢,最快的4d死亡,慢的8d死亡。
待產母豬產期都往后拖2~3d,有的母豬產時非要蹭爛后陰,在產床上別上障礙防止它蹭,它干脆來個坐下來蹭,造成大出血產不下子死亡,有的順利產仔后死亡,有的產后第四天死亡。
產后半個月以上的母豬易感性較差,但有的斷奶即發病,不斷奶只是延緩發病時間而已,據發病場臨床觀察,有的母豬產子43d了沒斷奶未發病,但小豬會有一頭到兩頭的死亡。
出現母豬感染病例,一般經3~4d后,育肥豬慢慢呈現感染癥狀,出現類似:流感、流鼻涕、氣喘、體溫高升等癥狀。同時,伴發紅皮、耳尖外翻,食欲廢絕,扎堆。出現類似癥狀后,第四天有致死病例,病程長的第七天致死。
癥狀不明顯,死亡病例耳朵不變色,皮膚紅紫,周身蒼白,每頭病豬癥狀不易,但是,死后周身發軟。
臥地不起、寒顫聚堆,個別拉稀,排出黑色稀便,一般2-3天致死。
執行嚴格的封閉管理體系,各豬舍間筑建封閉隔離帶,不同豬舍工作人員穿戴不同顏色衣服區分,避免交叉傳播感染的可能。場區內隔離生產區、生活區,確保所有進出口通向唯一出入口。場區周邊用鐵絲網阻攔,以避免有野生動物的侵入。
此外,做好進出車輛的清洗消毒,有靠近豬場的業務車輛,必須要提前清洗、消毒、烘干,避免有攜帶病毒侵入的可能。
考慮到養豬生產的需要,除藥物、飼料、疫苗、豬只、生產物資等準許進場外,其他禁止進入場區。實際上,上述幾類同樣有攜帶傳染病毒的可能,也需做到嚴控嚴防。
飼料,進場前徹底消毒,要經本場車輛中轉進場。條件允許的,可用散裝料塔傳送進場,盡可能不要飼料車進場。
接種疫苗,最好經有效藥物浸泡,同時經臭氧熏蒸后,進入場區。
豬種引進,格外小心,時刻警惕。實際上,經非洲豬瘟感染的病豬,都有一定的潛伏期,引種前及時檢疫顯陰性,同樣不能確保引進后不被感染。那些非洲豬瘟高危區,應盡量閉群,嚴格自繁自養,減少引種,以確保種源的健康。
進場物資,早先需經消毒水噴施。必要時,需經60℃、0.5h加熱后,方可安排進場。
近些年來,非洲豬瘟在國內得到瘋傳,幾乎國內大大小的豬場都受到此病牽連。其中,與不少場區用泔水喂豬有著很大的關系。實際上,自非洲豬瘟流行傳染來看,泔水喂豬是重要的傳播途徑。為此,禁用泔水喂豬,是控制此病的關鍵。非洲豬瘟防控期間,多部委分頭管理,查處本地泔水喂豬行為。獸醫主管部門做好泔水喂豬危害性的宣傳工作,讓民眾自覺抵制泔水喂豬的行為。食品藥檢部門源頭上加以管控,查處各餐飲服務單位泔水處理臺帳,督促其與政府制定單位簽訂收運合同,防治泔水流向餐飲行業。住建城管部門做好泔水運輸車輛的消毒管理工作,制定嚴格的泔水無公害處理措施。
配合政府打贏防非洲豬瘟攻堅戰,一方面,地方豬場制定符合本場實際的防疫體系,逐層逐級落實好防控責任。同時,要做好技術培訓,根據執行的防疫流程,對養殖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提升豬場防疫質量。另一方面,加強與防疫部門的聯系,時刻掌控疫病流行動態,隨時邀請防疫部門做好防疫指導工作,不斷提升防疫軟硬件配置。
而作為政府部門,要靜肅防疫社會環境。針對屠宰企業做好防疫專項整治工作,對未達標的企業勒令其依法處理,打擊各類違法亂紀行為,遏制各類病害的擴散蔓延。要重視生豬及產品的移動督查,對各類違法調運活動嚴格懲戒。要做好調運生豬的批批檢疫,切實降低此病的傳染幾率。食品藥檢單位做好生鮮豬肉及相關單位的檢測管控,強化流通環節此病的督查工作。同時,加強各部門的強強合作,形成區域聯合執法的強效力,執行嚴格的查證查物制度,切實降低此病的擴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