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丹
(德陽中江縣聯合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德陽 618132)
中小規模豬場是我國養殖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我國中小規模豬場數量的不斷擴充,很多豬場經營戶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和管理能力,在實際的豬場經營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養殖問題頻發,給中小規模豬場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困難。而健康養殖體系的建設,從經濟效益、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出發,提升中小規模豬場的養殖能力,促進中小企業豬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模式逐漸從傳統的小型粗放式養殖向大型規模化養殖的方向過渡,中小規模豬場是激烈的行業競爭和變革中的幸存者。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大型規模化的養殖模式仍舊是未來養殖產業的發展趨勢,而中小規模豬場在生產經營當中的變動相對較大,穩定性較差,生產方式一般以育肥為主,投機性較強,加之市場對養殖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各項審批和資本都增加了經營難度,給中小規模豬場的發展帶來了一定阻礙。
豬場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直接關系著中小規模豬場的生產經營和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規模豬場的經營中都存在著生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一方面,由于中小規模豬場的生產經營規模與大型規模化豬場存在較大的差距,帶對專業人才的競爭上存在很大的劣勢,在專業養殖人才的競爭方面不占優勢[1];另一方面,為降低經營成本,中小規模豬場的大部分養殖人員都是當地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一般的村民或是自家親屬等,專業養殖人員的缺失造成中小規模豬場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面較大的人員變動,且很容易造成豬只染病,給中小規模豬場的經營埋下了較為嚴重的隱患。
中小規模豬場的經營和養殖與大型規模化豬場相比,在養殖條件、設備、技術等多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且由于資金和人員有限,在日常經營管理方面也相對比較落后。很多中小規模豬場都是依靠購入仔豬進行育肥的方式獲取經濟收入,但豬種的品質和來源難以保障,且在養殖過程中一旦豬只出現患病的情況,還會耗費大量成本;加之目前市場上對的品質把控越來越嚴格,一些規模較小、資質不全、衛生情況不佳的豬場都在面臨整改甚至淘汰,也造成了中小規模豬場的經營發展舉步維艱。
養殖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術直接關系著中小規模豬場的經營發展水平,也影響著經營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基于當前中小規模豬場養殖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要突破當前的經營困境,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尋求突破,建設完善的健康養殖體系,要求中小規模豬場養殖戶應不斷建立健全科學的經營管理規范,針對生豬養殖的日常工作制定完善的流程和要求,從而明確中小規模豬場的日常管理規范;同時,深入分析目前生豬養殖市場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并以此制定中小規模豬場的經營發展方向和定位,從養殖水平、管理意識、成本意識、人員素養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在順應市場需求,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站穩腳跟。
中小規模豬場的從業人員,受制于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實際的工作中表現出參差不齊的情況,部分養殖人員雖然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但在理論知識方面比較薄弱,大都依靠過往的養殖經驗處理生豬養殖中的各類問題;反之也有部分人員經受過專業培訓,但缺乏養殖經驗。因此,在中小規模豬場的健康體系建設工作中,養殖企業應注重對養殖人員進行針對性和專業化的培訓管理,結合生豬養殖市場的動向,采取專業培訓、技術指導、互相幫扶等方式提升養殖人員的綜合素質與養殖水平,減少因人為原因造成的各類生豬健康問題,保障中小規模豬場的穩定運營。
近年來,生豬養殖行業出現的新型疫病越來越多,病原而越來越復雜,一些新型病毒(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V、非洲豬瘟等)相繼出現,一旦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準確的治療,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生豬死亡,尤其是對中小規模豬場而言,其疫病預測和處理的能力與大型規模化豬場相去甚遠,在面臨這些復雜疾病時缺乏檢疫與治療能力,一旦生豬大規模死亡,很可能給中小規模豬場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經營危機。基于此,中小規模豬場健康體系的建設應不斷強化疫病預測與檢疫能力,通過依托專業實驗室技術或與專業機構進行密切合作,通過實驗室技術快速診斷各類豬病,提高病毒檢疫能力,引入先進的建議技術活試劑盒等先進的檢測手段,以確保快速確診各類豬病,并采取科學的措施進行防控,提高中小型豬場的防疫水平,降低經營風險。
基于中小型豬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類問題,要保障中小型豬場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得以發展,養殖戶應重視健康體系的建設,從多個方面提升中小型豬場的養殖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培訓管理,提升防疫水平,從而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中小型豬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