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會君
(吉林省洮南市畜牧總站,吉林洮南 137100)
山羊應自由飲用新鮮、干凈的水。山羊是家畜中最能高效利用水的動物,山羊比其他家畜更能耐受高溫應激。在高溫時,山羊可以通過減少水分蒸發來維持舒適所需的水分,山羊還可通過減少尿液和糞中水的損失,保存身體水分。影響山羊水分攝入量的因素包括泌乳、環境溫度、飼料含水量、活動量和飼料鹽及礦物質含量。
能量不足主要由于飼料攝入不足或采食低質飼料所致,飼料中的含水量高也是一個限制因素。能量需要不僅受年齡、體型、生長、妊娠和哺乳的影響,也受環境、被毛生長、活動和飼料中其他營養物質的影響。溫度、濕度、光照和風速增加都有可能會降低山羊對能量的需求。剪去羊毛或羊絨可降低被毛保溫隔熱性能,從而增加對能量的需要,至少在寒冷環境中是這樣的。
山羊的活動量變化范圍很大,山羊集約化管理屬輕微活動,在半干旱地上的活動屬適度活動,而每日在植被稀疏的草原和山區遠距離放牧屬大活動量。判斷能量攝入充足的最好方法是山羊體況適中或腰部、胸部、大腿內側及肋骨上有脂肪覆蓋。如果動物本身沒有寄生蟲病和疾病,但體況不好,說明飼料的能量不足,過肥山羊的情況剛好相反。山羊生長和泌乳所需的能量與綿羊和奶牛非常類似。因此,除了泌乳奶山羊外,能夠滿足綿羊的能量需要也會滿足其他所有階段山羊。
蛋白質是機體維持、生長、繁殖、泌乳和被毛生長所必需的。飼料中的蛋白質不足會耗盡血液、肝臟、肌肉中儲存的蛋白質,導致機體發病甚至死亡。當飼料中粗蛋白低于6%時可導致采食量和消化率減少,進一步發展為能量-蛋白質缺乏。
大多數牧草中含有充足的蛋白質可以滿足其維持需要,但處于哺乳、生長、生病或虛弱的動物,可能需要更多豆科粗飼料和/或蛋白質補充料(如豆粕、棉粕等)。蛋白質飼喂量略高于需要量有助于控制(抵抗和恢復)體內線蟲。
山羊用于維持和生產的礦物質需求量還沒有被確定。已經進行有關山羊礦物質代謝的研究,特別是鈣和磷。滿足山羊的營養需求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產、繁殖性能和免疫系統機能。將特定的礦物質(如硒)添加到食鹽中,最好以顆粒的形式供其自由選擇,還有助于預防大多數礦物質缺乏,提高生產性能。
食鹽已被公認是日糧必需的組成部分,但常常被忽視。如果可以自由采食,山羊會攝入比需要量多的食鹽,這不會引發營養問題,但在飲用水中鹽分含量高的干旱地區,會抑制山羊采食量和飲水量。因為山羊對鈉的攝入有非常明確的驅向性,所以食鹽常被用作微量礦物元素的載體。
在放牧條件下,一般可以滿足安哥拉或肉用型山羊對鈣的需要,但高產奶山羊對鈣的需要量還需要進一步確定,因為鈣缺乏會導致產奶量降低。泌乳山羊需要有充足的鈣以防止產后癱瘓(乳熱癥)。放牧或喂養谷物飼料的山羊,通常通過日糧、食鹽、食鹽-微量元素補鈣(磷酸氫鈣、石灰石等),以滿足對鈣的需求[1]。豆類(如三葉草、苜蓿、葛根)是鈣的優質來源。缺磷表現為生長緩慢、發育不良,偶爾表現為食欲減退。在日糧缺磷幾周的情況下,山羊可以利用體內儲備的磷,維持產奶性能,但長期缺磷,產奶量可降低60%。由于山羊易得尿結石,所以鈣、磷比應保持在1~2:1,最好為1.2~1.5:1。就放牧山羊而言,缺磷比缺鈣更為常見。為了防止結石,鈣、磷比應為2:1。
鎂缺乏導致低鎂抽搐癥(青草搐搦癥)。與牛相比,放牧山羊發生缺鎂癥并不常見。山羊可以通過減少鎂的排出以彌補日糧低鎂。當缺鎂時尿中鎂排出量減少,產奶量降低。
鉀在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粗飼料中一般都富含鉀,所以放牧山羊很少發生鉀缺乏。只有在泌乳高峰期,由于日糧含有大量谷物飼料,才可能出現鉀的攝入量不足。鉀的攝入量過多(尤其在妊娠后期),可伴有奶山羊低鈣血癥。如果低鈣血癥是羊群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注意減少或監測富含鉀的飼料(如苜蓿)。
成年放牧山羊很少出現鐵缺乏。因為在出生時機體的鐵貯很少,加之羊奶中的鐵含量也很低,故鐵缺乏在羔羊中可發生。養殖場飼養的羔羊和患有嚴重寄生蟲病的羊易出現鐵缺乏。鐵缺乏可通過放牧或補充含鐵的微量元素加以預防。養殖場飼養的羔羊在缺鐵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可在出生后的最初幾個月里,每隔2~3周肌內注射一次右旋糖酐鐵(150mg/只)可治愈。在鐵/硒同時缺乏的情況下,應注意先糾正硒缺乏之后再注射右旋糖酐鐵。
當土壤中缺碘時,在土地上生長的作物也會缺碘,我國有一些地區就發生此類缺碘狀況。因此,碘應被添加到穩定化的鹽中。因采食了致甲狀腺腫的植物,即使攝入的碘正常或臨近正常也會出現條件性缺碘。碘的明顯不足會導致甲狀腺腫大、生長不良、新生羔羊瘦弱,繁殖能力低下。
鋅缺乏會導致角化不全、關節僵硬、睪丸相對較小、性欲低下。每千克日糧中含鋅至少10mg或在微量元素-食鹽預混料中含鋅0.5~2%可預防鋅缺乏。高鈣飼料,如苜蓿高草,可增加山羊缺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