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濤
[摘 要]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一直是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而目前,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還在起步階段,在推廣農作物栽培技術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阻礙,即在栽培技術方面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人員進行指導以及農民對栽培技術的認知不夠深入等都在阻礙著栽培技術的發展。通過對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現狀進行分析,進一步對如何提高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效率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對策,繼而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方向。
[關鍵詞] 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現狀與對策
一、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對其不夠重視,資金投入力度不夠
在很多農村地區,雖然國家要求在農村建立一些農民合作基地和實驗基地以及派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推廣栽培技術,但是不能落到實處。除此之外,國家對農業發展投入的資金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是較少的,對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投入的資金更是少之極少,這也是對實現現代化農業發展造成制約的主要原因。由于國家對農業栽培技術還不夠重視,從而制約了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速度。
(二)農民接受新的栽培技術速度較慢
眾所周知,大部分的農民都是小學或初中畢業,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較差,在接受新科技和栽培方法上的學習進度比較緩慢,對一些技術上的知識由于學歷限制無法透徹理解,所以,造成農民很慢甚至很難去掌握新的農作物栽培技術。除此之外,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對新的農作物栽培技術不信賴,這樣一來就制約了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農業技術干部自身的素質也不符合基層農業發展要求,栽培農作物的操作水平較差,這些情況對工作人員在栽培技術上的推廣進度造成了阻礙。
(三)營利性組織缺乏管理機制
目前,在農村有許多關于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機構,這些機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新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地推廣,但是由于缺乏管理機制而導致一些機構只知道一味地追求利益,使一些農民不愿意接受新的農作物栽培技術。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到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還會影響農業的發展。
二、基層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對策
(一)國家高度重視
農業的發展主要是依賴于國家的核心領導,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也依賴于國家的高度重視。只有國家將其政策落到實處,才能起到保障作用。首先,國家應該在基層設立一些栽培技術的機構,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讓每個地區的機構都能明確好自身的職業,做好自身的工作。其次,國家應派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去,把栽培技術推廣到每家每戶。最后,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機構要時刻關注著社會的發展,要敢于創新,不斷研究更好的栽培技術來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
(二)健全監督機制
國家應在農村建立監督機制來保證農民的權益,讓農民認識到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好處,從而愿意接受和推廣農作物栽培技術,也讓一些不良的商家沒有可乘之機。另外,在增強和提升農作物種植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基層領導團隊需要根據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內涵和理論概念,按照時代發展對農業的真實需求,對推廣機制和相關人員等進行改革,針對推廣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實施監督,以確保他們能夠履行自己的職責,切實地開展推廣制度,構建一個完善的農業管理和栽培技術推廣制度,為我國創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道路。
(三)建立高效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機制
根據基層農業技術的栽培特征來分析,應當劃分推廣板塊,建設一個推廣機制的中心點,在相關部門中調一些專業性的人員來管理。為了更好地推廣農業栽培技術,可以在農村設立一些激勵機制,讓更多的農民愿意參與其中,并讓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指導,以推廣農作物栽培技術,繼而促進農業的發展。然后在眾多推廣機制中評選出最優秀的,對其給予一些相應的獎勵,以此來調動推廣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此外,還需要掌握現代化的農業建設與發展要求,以實現和諧生態建設為主要發展目標,將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農民經濟收入為工作核心,用合理的方法來鼓勵農民科學種植和栽培。
隨著農業的發展,推廣新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對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國家應高度重視,深化基層政府機構改革,加強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和推廣效果,建設有效且能夠起到鼓勵作用的推廣農作物種植技術改革機構。此外,政府還需要加強此方面的專注力度和資金投入,為推廣機制的順利實施提供基礎條件,設立一些專門的農作物栽培技術機構和一些監督機制以及制定一些激勵機制,來促進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和農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農業農村局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