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笛
[摘 要] 《構成基礎》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已經成為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構成基礎課程的教學問題隨之凸顯,教學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教學的需求。
[關鍵詞] 構成基礎;數字媒體藝術;優化課程
《構成基礎》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該課程以平面、色彩、立體三大構成為主要內容,通過對“點、線、面、體、形、色”的分析研究,用抽象的造型以及豐富的色彩進行創作,以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的。該體系形成于1919年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已經成為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在全國各大高校遍地開花,數字媒體藝術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各種與之相關的新興專業應運而生,針對這些新興專業,構成基礎課程的教學問題隨之凸顯,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教學的需求。
一、構成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體系陳舊
構成基礎的教學體系在國內經過幾十年的完善,整個課程體系相對比較成熟 ,但是正因為該體系的“成熟”,導致了現在的教學過于概念化、程式化,目前已經無法適應數字媒體環境下的設計藝術教學,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國構成基礎教學體系形成的年代,該課程服務的對象多為裝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陶瓷設計、染織設計以及服裝設計等老牌專業,這些專業從嚴格意義上講都屬于傳統的“工藝美術”范疇,傳統的工藝美術講究的是形式美和裝飾性,更加注重技巧性,而現代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除了講究形式美和裝飾性之外更強調的是信息和思維的傳達。傳統的構成基礎教學內容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的要求。
(二)授課內容單一、作業內容老套
傳統的構成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根據要求完成作業,已成為慣例。因為該課程大多數都會被安排在第一學期,學生入學前基本沒有接觸過類似知識,而教學內容直接從構成理論知識入手,導致學生被動且孤立地接受知識,無法與專業課聯系。在作業方面,過于程式化的作業內容,學生被動地完成大量的紙質作業,簡單盲目的進行“點線面”的拆分、排列組合、色彩的搭配及重組的訓練,同時過分要求技法,這樣很容易將該課程演變成“繪圖技法”課,直接束縛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的自我提高,更談不上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幫助。
二、對于優化課程的幾點建議
構成基礎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了解形與形、色彩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學會利用“點、線、面、體、形、色”按照形式美的法則進行排列組合 ,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專業的設計意識。
(一)調整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專業
作為構成基礎的教學,傳統上是將構成基礎分為平面、色彩、立體三大部分,這樣的設置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使學生誤認為是三個獨立的單元,以至于他們在今后的課程中無法有效的利用構成基礎的視覺原理進行設計。所以,在安排教學內容時,避免單調的授課形式,從設計實例出發,在大師作品中理解構成,同時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尋找構成的元素。例如,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中的祥云紋樣以及我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樣,就可以讓學生非常明確地理解曲線所詮釋的設計語言及其在具體設計中的運用。
(二)融入創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藝術設計是一門需要創新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學科,構成基礎的教學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包豪斯在其早期的構成教育中就提出 “感知教育”,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主動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世界,去尋找美。
現在各大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構成基礎課程作為基礎課程課時安排較少,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培養他們具有創新意識的思維方式,為專業設計課程打下基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提高對“形”與“色”的敏銳觀察能力。例如,請學生自己搜集大師作品,拍攝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自然元素,結合簡單的構成理論,分析畫面中的圖形與色彩,進行重構練習,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思考,同時教師引導其主動地對后續專業課程進行銜接,為學生更好地將構成理論靈活運用到后續的專業設計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開放式的作業形式
原有的傳統紙質作業內容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在作業形式上,應當盡量避免讓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黑白灰圖形繪制練習,而應該注重電腦輔助設計,將原來費時費力的基礎訓練用電腦輔助設計進行表現,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而不是“繪制”。同時進行多感官的思維訓練,從視覺、聽覺、味覺等諸多方面進行圖形與色彩的“感知”訓練,運用色彩與心理和色彩的視知覺現象進行圖形圖像的主題式創作,過程中同鼓勵學生不斷對新材料新工藝進行挖掘,利用身邊的一切物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創作,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培養專業的設計意識。
參考文獻:
[1]成朝暉.平面港之平面構成[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2]李亦文.設計基礎課教學與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J].美苑,2002(3).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數碼藝術學院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