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利用Pro/Engineer軟件對改進變速箱的虛擬裝配進行運動仿真,Pro/Engineer軟件是一款集CAD、CAM、CAE于一體的三維造型軟件,具有強大的建模功能,通過該軟件可得出位移、速度曲線,與原有的第一代變速箱的擋位和速度進行比較。
[關鍵詞] Pro/Engineer;運動仿真;速度分析
機構運行過程中各種運動學及動力學參數運算方法非常復雜,采用手工計算或計算機編程的方法,計算量都相當的大,工作效率很低。進行Pro/Engineer運動仿真可以將工程師從復雜的理論計算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優化設計及結構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運動仿真能夠模擬真實環境中模型的工作狀況,從而可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檢驗機構可能存在的機械干涉,盡早發現設計中的缺陷和潛在產品中的質量問題。因此可以提前對模型進行完善,以避免設計后期對模型反復的修改,進而縮短產品的設計周期,并降低生產成本。通過Pro/Engineer三維運動仿真分析,可以得到準確的理論數據和運動曲線,更好地完成產品的前期設計和后期檢測。
一、變速箱的速度分析
改造前的第一代變速箱只有一擋、二擋、三擋和倒擋四個擋位,速度變化有限,傳動比選擇范圍小。采用高低擋式改進的第二代變速箱加入了高低擋,配合普通的一擋、二擋、三擋和倒擋四個擋位,速度變化變大,符合現實生活中農耕速度要求。其三維造型裝配圖如下圖所示。利用Pro/Engineer軟件強大的造型與仿真功能,再次分別分析各個擋位的速度參數,用以與第一代變速箱的參數進行比較。
(一)空擋傳動裝配圖及速度分析
空擋時,軸1、軸2和軸3的滑移齒輪都處在空轉位置,運動傳動只在軸1和軸2之間,即變速箱只輸出后接機構的動力,而拖拉機不會發生移動,變速箱實現了空擋控制。
(二)倒擋傳動裝配圖及速度分析
軸2和軸3的滑移齒輪保持在空轉位置,軸1的滑移齒輪與軸3固定的40個齒的大齒輪嚙合,且軸3固定的40個齒的大齒輪與軸4雙聯滑移齒輪的18個齒的小齒輪嚙合時,變速箱實現倒擋控制。利用Pro/Engineer對三維實體造型進行運動仿真測試可得倒擋——高速擋的速度曲線,分析得當輸入軸(軸1)轉速為1000r/min時,軸2的轉速為-525r/min,負號表示轉向相反,軸7(車輪軸)的轉速為-61.3636r/min,表明軸1與軸7轉向相反,實現了倒擋控制。且由轉速可驗證倒擋——高速擋的傳動比為16.296,符合齒輪齒數的傳動比計算結果,同時也滿足設計要求。
與倒擋——高速擋原理基本相同,其余齒輪嚙合位置不變,只需利用撥叉將軸4雙聯滑移齒輪改變位置,使得軸3固定的18個齒的齒輪與軸4雙聯滑移齒輪的40個齒的齒輪嚙合,使變速箱實現倒擋——低速擋控制。利用Pro/Engineer對三維實體造型進行運動仿真測試即可得倒擋——低速擋的速度曲線,分析得當輸入軸(軸1)轉速為1000r/min時,軸2的轉速為-525r/min,負號表示轉向相反,軸7(車輪軸)的轉速為-12.4216r/min,表明軸1與軸7轉向相反,實現了倒擋控制。且由轉速可驗證倒擋——低速擋的傳動比為80.505,符合齒輪齒數的傳動比計算結果,同時也滿足設計要求。
(三)一擋傳動裝配圖及速度分析
軸1和軸3的滑移齒輪保持在空轉位置,軸2的滑移齒輪(19個齒)與軸3固定的40個齒的大齒輪嚙合,且軸3固定的40個齒的大齒輪與軸4雙聯滑移齒輪的18個齒的小齒輪嚙合時,變速箱實現一擋——高速擋控制。利用Pro/Engineer對三維實體造型進行運動仿真測試可得一擋——高速擋的速度曲線,分析得當輸入軸(軸1)轉速為1000r/min時,軸2的轉速為-525r/min,負號表示轉向相反,軸7(車輪軸)的轉速為29.1477r/min,表明軸1與軸7轉向相同,實現了一擋控制。且由轉速可驗證一擋——高速擋的傳動比為34.308,符合齒輪齒數的傳動比計算結果,同時也滿足設計要求。
與一擋——高速擋原理基本相同,其余齒輪嚙合位置不變,只需利用撥叉將軸4雙聯滑移齒輪改變位置,使得軸3固定的18個齒的齒輪與軸4雙聯滑移齒輪的40個齒的齒輪嚙合,使變速箱實現一擋——低速擋控制。利用Pro/Engineer對三維實體造型進行運動仿真測試可得一擋——低速擋的速度曲線,分析得當輸入軸(軸1)轉速為1000r/min時,軸2的轉速為-525r/min,負號表示轉向相反,軸7(車輪軸)的轉速為29.1477r/min,表明軸1與軸7轉向相同,實現了一擋控制。且由轉速可驗證一擋——低速擋的傳動比為34.308,符合齒輪齒數的傳動比計算結果,同時也滿足設計要求。
二擋和三擋傳動裝配圖及速度分析與本文前述過程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通過3D虛擬模擬,可以清晰看到各個擋位動力傳遞的路線;通過仿真測試,可以驗證手工理論計算的正確性,并與第一代變速箱進行參數對比,得出改進結論。
二、兩代變速箱的速度比較
通過下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兩代變速箱的差異,第一代設計的變速箱雖然也有3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但無高低擋之分,這就使速度變化范圍小,可選擇的速度受到限制。而改進后的變速箱體積基本沒有變化,但在3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的基礎上,加入了高低擋,使擋位一下變成了八個擋,速度變化范圍大,使變速箱的傳動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三、結論
微型履帶式山地車變速箱的優化改進設計中,Pro/Engineer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齒輪、軸、軸承、箱體等零件的三維實體造型,以及裝配時每個零件的空間位置分布,可以及時地檢查齒輪與軸空間上的干涉,參數化設計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變速箱的設計周期,可視化零件的三維實體造型。且在后期的運動仿真中能得到速度圖像,為后續的一系列運動分析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詹友剛.Pro/EngineerNGINEER中文野火版4.0高級應用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趙俊飛,師帥兵.基于Pro/Engineer和ADAMS的拖拉機變速箱設計[J].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13(4):48-50.
[作者簡介]
王瓊,生于1981年,女,甘肅天水人,工程碩士,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產品設計。
[作者單位]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