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然

[摘 要] 以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易至EV3車型為例,從生產實際出發,創新探討一種適合于生產現場實際的汽車套色工藝。
[關鍵詞] 套色噴涂工藝;高溫遮蔽膜;高溫分色膠帶;套色成本;工藝優化
隨著汽車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套色車型的市場逐年呈上升趨勢。易至EV3是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車型,設計時尚且年輕化,市場對于套色的需求也同樣較高。本文主要介紹在生產實際過程中,跟蹤現場實際情況,不斷持續提升套色質量及降低套色成本。
一、整車套色噴涂工藝
所謂套色噴涂,就是局部位置與整車顏色為不同顏色。在業界有很多種類的套色的方式:(1)一遍自動噴涂成型(即套色一遍成型,不走兩次生產線烘房);(2)兩遍自動噴涂成型(生產線其中一個烘房需走兩遍);(3)車身下線后進入改裝,用自干漆噴涂;(4)外板塑料件替代鈑金件等方式。
目前新能源涂裝生產線采用的是3C2B水性生產線,當初設計時考慮傳統的車型配置,并未考慮套色的車型要求,以藍色車套珠光白頂為例,剛開始接手生產該車型時,套色噴涂工藝比一般的噴涂工藝要復雜,易至EV3車型為了滿足外觀和造型需求,車頂、門框及車門上端均采用套色,而現在業界其他大部分車型采用的套色多為車頂以行李架分界,或車頂及門框區域,這就大大提升了EV3的工藝實施難度,并且分色區域工作量巨大。最早設想實施的一遍噴涂工藝流程:快干中涂→遮蔽→噴涂頂部色漆、清漆→中涂烘房→中涂打磨→遮蔽已噴涂區域→擦凈→面漆烘房→面漆機器人噴涂面漆、小修→面漆烘房→拋光、撕頂部遮蔽膜→小修→檢驗→交付總裝。該一遍噴涂工藝對生產線噴房要求較高,人員操作水平嚴格且對油漆有特殊要求,由于中涂沒有離線噴涂區域,且經過論證現場已無區域可進行改造離線噴涂區域,中涂手工噴涂時后道工序需停線1小時/臺,對生產線的產能、燃動浪費巨大。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我們決定采用兩遍自動噴涂方案,該操作難度相對簡單,且不需要獨立離線噴房,對設備要求較低。
二、易至EV3套色難點及工藝改進
經過討論及相關論證,兩遍噴涂的工藝流程如下:灰中涂→中涂烘房→中涂打磨→擦凈→A高溫遮蔽膜遮蔽套色區域下部車身→B面漆機器人頂部色漆、清漆噴涂→面漆烘房→拋光頂部區域、撕下部遮蔽膜→C貼頂部高溫遮蔽膜,高溫分色膠帶貼住分色區域→面漆機器人噴涂下部車身→面漆烘房→拋光、撕頂部遮蔽膜→小修→檢驗→交付總裝。A操作之前操作未遮蔽,色漆漆霧飄落在車身下部,在下一遍噴涂時車身會造成失光,為防止噴涂頂部時色漆漆霧飄落在車身下部造成失光的問題,嘗試使用低溫膜,在經過閃干爐時會黏附車身,造成漆面質量問題,經過驗證需使用高溫遮蔽膜。C操作之前使用的是用普通膠帶,在撕掉時容易產生鋸齒狀的漆面痕跡,需要進行修補,經過驗證優化需采用高溫分色膠帶,可有效地避免漆面痕跡,達到良好的外觀。該工藝驗證符合質量要求,且外觀良好,但成本較高。
召集現場區組長及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一起進行成本分析,大家進行頭腦風暴,提出多個方案,進行了第二輪的工藝優化,原工藝在以下方面可進行優化:(1)高溫遮蔽膜使用量較大。(2)遮蔽量影響主線節拍,造成車間燃動浪費。(3)分色膠帶的使用成本。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最終探索出一種新的汽車整車套色工藝:灰中涂→中涂烘房→中涂打磨→擦凈→B面漆機器人頂部噴涂、整車清漆噴涂→面漆烘房→拋光頂部區域、撕下部遮蔽膜→貼頂部高溫遮蔽膜,高溫分色膠帶貼住分色區域→面漆機器人噴涂下部車身→面漆烘房→拋光、撕頂部遮蔽膜→小修→檢驗→交付總裝。該工藝可有效解決高溫遮蔽膜使用量較大的問題,取消A操作,調整B操作,同時解決在中涂打磨工位貼膜造成的主線節拍影響,可實現套色第一遍連續生產。經過驗證該工藝漆面符合各項質量要求,這種新的套色方式的應用,大大提升了EV3套色車輛的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經過跟蹤,高溫遮蔽膜使用量降低60%,且減少高溫遮蔽膜處理費用,主線節拍得到恢復,通過合理排產,面漆線及部分小修員工安排增加工作時間專門制作套色車輛,其他區域可關閉相關設備,燃動費用降低20%,另外我們跟蹤分色膠帶使用,發現在分色膠帶使用時可適當降低膠帶寬度,最終我們將原分色膠帶的寬度由11mm降低至9mm,膠帶成本降紙10%,綜合總增加成本降低40%。經過驗證,該套色方案是符合該生產線生產實際的套色方案。
三、總結
在未來新基地及現有基地套色生產前需對工藝進行充分的論證,充分考慮S安全、Q質量、D交付、C成本、M設備、E環境、P人員等因素,在套色生產時需關注交接處的處理方式,遮蔽的位置及遮蔽的有效性問題。工藝的改進需因地制宜,未來的套色往往與材料、設備技術的革新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材料技術及噴涂設備的持續升級,套色質量將持續提升,成本將持續下降。
參考文獻:
許成偉,林曉澤.淺談汽車涂裝雙色車身噴涂工藝[J].現代涂料與涂裝,2016(7).
[作者單位]
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