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國家政策改革背景下,旅游產業成為了各大城市發展的中心,即現代國家提倡以地區旅游產業為支柱產業,開發城市、鄉鎮地帶旅游資源,促進地區人流、經濟發展,反哺地區其他行業經濟,這一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各大城市的積極響應,隨之開始著手建設旅游產業,而隨著旅游產業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在帶來經濟大力攀升的背后,很多城市也出現了環境方面的問題,大量環境污染現象頻繁出現,說明當前城市旅游產業發展體系尚未完善,需要進一步優化。本文針對當前現狀,就旅游產業的發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旅游產業;城市環境;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X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2-0-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national policy reform,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cities.That is,modern countries advocate the use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s the pillar industry,develop tourism resources in cities and towns, promote regional people flow,economic development,and feed back regions.In other industries,the policy has been positively responded by major cities,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begun to be buil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full swing, many cities have emerged behind the economic growth.Environmental problems,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henomena frequently appear,indicating that the current urba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ystem has not been perfected and needs further optimization.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elated work.
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Urba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當前旅游產業的發展,使得各大城市的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同時經濟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說明該發展項目有益于城市建設。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旅游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受人詬病,許多原本不存在污染問題反復出現。因此如何解決旅游產業發展背景下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本文研究意義所在。
1 城市環境污染問題以及成因
1.1 人造垃圾
在很多開展旅游產業建設的城市中可以看到街道上的人造垃圾數量明顯增多,這一現象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例如垃圾腐爛后的異味會影響街道空氣,且腐爛時還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導致空氣質量不佳;垃圾本身會影響市容,不利于游客觀感;同時因為人造垃圾的數量眾多,依靠街道清掃組織的人工治理方式,很難有效消除這一問題,所以在治理角度上,應當得到重視。成因方面,人造垃圾的形成因素較多,但在旅游產業發展背景下,主要原因為:因大多游客不具備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會隨手丟棄垃圾,在旅游產業發展條件下,游客數量增多,導致人造垃圾變多;同時,城市環境管理部門尚未做出有效管理游客行為的措施,使隨手丟棄垃圾的現象難以遏制;此外,街道基礎設施較少,游客常因為遲遲找不到垃圾處理器具,只得隨手丟棄垃圾[1]。
1.2 人為破壞
旅游產業的基本服務項目為:將游客引導至風景區內,為其介紹風景區的背景故事、地區分布等,同時建設各類設施,營造更好的風景環境,給游客帶來良好的旅游體驗。而在這一前提下,許多城市的旅游風景區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人為破壞,例如風景區內的涼亭石柱上經常有人刻字,草坪綠地常受人踩踏等,這些表現均導致旅游風景區環境受到破壞。成因方面,人天性就是靠近美好的事物,所以游客在內心就是想接近自然的風景,而在缺乏約束的條件下,游客內心所想會逐漸膨脹,使其做出上述不文明行為表現。此外,還有人為破壞現象的存在,這與游客的基本素質有一定關系,即基本素質較差,游客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也加劇了上述問題的出現[2]。
1.3 行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
在現代很多旅游城市當中,有很多大型的環境污染現象,都是因為其他行業發展而造成的,例如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水會隨意排放到風景區的河流水體當中,使整個河流散發異味、顏色渾濁,河流內的生物會大量死亡,導致整個風景區缺失生氣;漁業單位會大量捕撈魚類來滿足游客需求,而這一行為顯然會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致使生物鏈斷層問題出現。成因方面,工業廢水胡亂排放是因為城市單位沒有設立專門的排水區域,也沒有控制工業排水行為,所以導致廢水被隨意排放,而漁業大量捕撈的問題是因為游客量增大,漁業單位為了滿足游客需求,同時降低自身成本,會對自然魚類族群進行捕撈。
2 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建議
2.1 人造垃圾治理建議
針對人造垃圾的環境污染問題,首先城市環境管理單位要建設充足的基礎設施,如垃圾桶數量、垃圾桶位置等,這一點可以根據街道日均人流量、人造垃圾產量均值來進行計算,至少要保障在街道任意一處游客視野內都可以看到垃圾桶;其次要做好游客行為管理工作,即可以在街道內安排環境監管員,監管員有責任處理被隨手丟棄的垃圾,且有權對行為所屬人進行罰款、教育,如遭遇惡劣反擊行為,應當借助當地警方來進行處理,此舉可以強化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垃圾正確處理意識,再結合充足的基礎設施,就可以滿足游客處理垃圾的需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游客數量眾多的前提下,單靠人工進行治理,很難完全根治這一現象,所以要優化這一點,城市環境管理單位應當在城市街道或者風景區內安裝監控設備,通過監控錄像一方面可以對街道人造垃圾數量進行有效監控、輔助人工對垃圾進行清理,另一方面可以擴張游客垃圾處理行為的監控范圍,具有加大管理力度的作用。
2.2 人為破壞治理建議
針對人為破壞問題,在旅游產業運維背景下,城市環境管理單位應當印制相應的手冊,將其發放給旅游單位,要求旅游單位每一次進行旅游服務之前,將手冊發放給游客,手冊內容大致為:風景區內所有自然景觀和公共設施等所屬、破壞自然景觀和公共設施所需要承擔的后果、典型的破壞行為、保護環境的責任等,由此對游客進行環境保護概念宣傳,初步提高游客自我行為約束力;其次可以根據游客喜好,判斷出大多數游客聚集的地點,再在該地點設立多名管理人員,對游客行為進行監管,一旦發現刻字、隨意踩踏的現象,需要及時阻止,如果情節嚴重可以進行罰款,并接受專門單位的批評教育。此外,為了提高游客基本素質,應當在風景區的休息區、纜車設施內,設置“文明旅游”的宣傳標語,由此可以實現環保目的,同時也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
2.3 行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治理建議
旅游產業項目發展的目的,就是給地區其他行業的經濟發展帶來幫助,所以工業廢水排放以及漁業大量捕撈的行為是必然的,但“無規矩不成方圓”,即使行為必然,也需要得到約束,所以針對行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城市環境管理單位要做好治理工作。具體來說,首先針對工業單位,城市環境管理單位應當先設立廢水排放點,要求雖有工業單位將廢水排放于此,同時依照廢水凈化處理速率,限定工業單位每日的廢水排放量,超標者需要受到處罰;針對漁業單位,城市環境管理單位應當爭取地方政府的資金補助,大力建設漁業養殖場地,擴大魚類產品生產量,同時控制野生魚類捕撈數量,將其限定在不影響野生魚類繁殖的范圍內。其次要做好環境監管工作,因為在上述治理建議下,只能起到單方面的管理效果,不排除“別有用心”的行業單位忽視制度,依舊“我行我素”,所以城市環境監管單位,應當定期對風景區的水質、魚群數量等進行監管,判斷其當前是否出現負面表現,如果存在則需要大力對所有單位進行排查、走訪,以確認問題根源,并對相關單位進行處罰,如果情節嚴重有必要吊銷其營業執照。此外,文中提到的漁業單位,只作為代表對象提出,其治理方式在其他行業當中也可以應用,但相關單位需要結合行業特征、問題表現對此進行調整,由此才能保障治理有效。
3 結語
本文主要就旅游產業的發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當前旅游產業發展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但也造成了很多環境污染問題,這一現象需要得到整治,否則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將不再長久;針對分析得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的治理建議,并對各建議的應用方法、注意事項、能效表現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幫助城市環境管理單位對各類環境污染現象進行治理。
參考文獻
[1]張健華,余建輝.旅游景區游客環境影響分析及其調控[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1):95-98.
[2]鄔永強,張玲.大都市邊緣區生態旅游開發與環境協調性發展研究——以增城市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6):69-73+64.
[3]張稼,李妙靈.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增城生態旅游圈[J].才智,2014(12):297.
[4]冉燕.經濟轉型視域下資源型城市旅游業發展路徑創新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7,33(10):163-166.
[5]羅艷玲.河南省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及可持續發展策略[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9):40-47.
收稿日期:2019-06-20
作者簡介:王云(1959-),男,漢族,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為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