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耐熱大腸菌群是腸道細菌,可作為指示菌,用來檢測水體等是否被糞便污染。檢測耐熱大腸菌群對治理地表水污染,監管食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幾種檢測方法的研究比較得出,傳統的檢測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水樣數量的要求,酶底物法及自動化等快速和準確的方法才是當下的趨勢。隨著人類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檢測耐熱大腸菌群將會成為常態并且造福于人類。
關鍵詞:腸道細菌;指示菌;快速;自動化;日常監管
中圖分類號:X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2-0-01
Abstract:The heat-resistant coliform bacteria are intestinal bacteria, which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 bacteria to detect whether water bodies and the like are contaminated by fec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tect heat-resistant coliforms to control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and regulate food safe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several detection metho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can not meet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umber of water samples, and the rapid and accurate methods such as enzyme substrate method and automation are the current trends. With the growing needs of human beings, the detection of heat-resistant coliforms will become the norm and benefit humanity.
Key words:Intestinal bacteria;Indicator bacteria;Rapid;Automation;Daily supervision
微生物廣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天然環境中,當水體受到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或糞便等污染時,水體中微生物的數量便會大量增加。因此,測定水體中的細菌,尤其是檢驗腸道細菌,在評價環境質量、監督環境衛生等方面意義顯著。但直接檢查水中各種病原微生物難度較大且方法復雜,檢查結果為陰性也不能保證檢測過程的絕對安全。因此,在現實工作中會以檢查各類水體的細菌總數,來間接判斷水體的各項污染狀況。耐熱大腸菌群屬于總大腸菌群的一個亞種,是腸道細菌,隨糞便排出體外,檢測水中的耐熱大腸菌群可以指示水體是否被糞便污染[1]。
1 研究耐熱大腸菌群的意義
1.1 對水體的影響
由飲用水污染引起的各類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被糞便污染的水是最大的微生物風險來源。糞便是致病性細菌、原生動物、病毒等的來源??蓪е聡乐丶膊∩踔廖<吧哪承┎≡w就是來自于被污染的飲用水。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80%的人類疾病與水質污染有關,在發展中國家每年因缺乏清潔的飲用水而造成死亡人數達1240萬[2]。
1.2 對治理地表水的意義
畜禽糞便隨地表水流進河流,對我國地表水體調研結果表明,我國地表水體耐熱大腸菌群含量普遍較高,受到較為嚴重的糞便污染,人為干擾嚴重的水體含量高于干擾輕的水體含量[2]。耐熱大腸菌群在水體中聚集到一定程度,水體會富營養化,繼而導致水體生態功能喪失[3],故加強水體的動態監測,特別是耐熱大腸菌群等致病菌的監測已經成為評價水質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
1.3 對監管食品安全的意義
耐熱大腸菌群等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4]。在蔬菜種植中,農民經常施用未腐熟畜禽糞便或生糞,從而造成蔬菜污染進而頻頻引發食物中毒[4]。2006年到2007年,加拿大先后發現生菜、菠菜、胡蘿卜被大腸桿菌和肉毒桿菌污染[5]。2011年5月,德國發生罕見的病原體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并向歐洲各地蔓延[5]。而施用這些糞便將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但至今尚沒有新鮮蔬菜微生物的檢測標準,監測農作物的耐熱大腸菌群指標是監管農作物安全的一項重要手段。
2 耐熱大腸菌群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當前國內、外環境監測部門評價水體污染程度的公認指標和主要監測項目之一就是耐熱大腸菌群,其主要來源于各類糞便當中?,F有的耐熱大腸菌群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酶底物法采用封閉培養技術,在檢測醫院污水時可以減少人員接觸而降低檢測人員的致病風險,目前已被納入HJ標準使用。耐熱大腸菌群監測工作的發展方向將趨于自動化檢測,在新技術支持下,自動化檢測儀器會普及到各大應用領域。
3 前景與展望
當前,具備條件的國家都已經展開耐熱大腸菌群檢測,為水體水質、醫藥衛生、食品安全等領域提供了有利依據。
對飲用水中耐熱大腸菌群的監測為人們揭示了水源是否直接受到了糞便污染,當前科學家又發現了隨糞便排出的人類腸病毒濃度可高達108病毒單位[6]。盡管腸道病毒離開活的宿主不會繁殖,但在水環境中有顯著的存活能力,存活時間長達數天或數月[6]。這些糞便中的病毒含量可能很高,感染個體排泄出的糞便中病毒可多達106病毒單位[6]。雖然糞便指示菌與病毒沒有任何固定比例,但通過文獻報道可以看出耐熱大腸菌群與水中某些病毒還是有一些間接關系的。對于病毒到底與指示菌有無直接關系目前國際上還有爭論,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傊?,用糞大腸菌群作飲水受糞便污染的指示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
參考文獻
[1]王新程.水和廢水檢測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02.
[2]江磊,朱德軍,陳永燦,趙恒光.我國地表水體糞大腸菌群污染現狀分析[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5,35(03):11-18.
[3]趙汝麗.糞大腸菌群在洱海水體中的變化趨勢研究[J].環境科學導刊,2015,34(05):39-43.
[4]李少彤,欒玉明,蔣卓勤.食源性致病菌檢測現狀與食品微生物危險性評估的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9):1556-1557.
[5]陳月英.我國居民蔬菜消費需求現狀及前景[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7):38-39.
[6]高珉營,李聚寶,石延霞,等.鮮食蔬菜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及防控[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9-11.
收稿日期:2019-10-31
作者簡介:毛林娟(1990-),女,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水環境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