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彪 曾梁羚
(四川省蠶業管理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來,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新型主體培育、良種良法配套、優質優價引導,我省蠶桑產業走出了優質高效發展路子,已經成為全國最大優質繭絲生產基地。武勝縣依托當地龍頭企業,把產業基地作為第一車間深度參與建設,帶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現代蠶桑產業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武勝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淺丘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壤養分含量較全,酸堿適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桑樹產葉量高、葉質好,能滿足多季養蠶需求,擁有優質蠶繭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20世紀90年代,武勝縣農村家家戶戶栽桑養蠶,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鼎盛時期,全縣年發蠶種22.98萬張,產繭5500t,繭款收入4950萬元,是四川省第三產繭大縣,全縣有河東絲廠、東西關絲廠、國營武勝縣絲廠等10家繅絲廠,絲綢產品暢銷國內外。
四川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安泰公司)是集蠶桑生產、蠶繭收烘、繅絲、織綢、出口、絲綢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管理規范,制度健全,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寶珍”牌生絲平均品位達到了5A50級以上。“寶珍”牌生絲先后獲省級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產品暢銷國內外。2015年,公司組建了“廣安市繭絲綢產業技術研究院”。2018年,公司獲得“高檔絲綢標志”使用證書。有較健全的生產車間及成套的生絲生產設備,年產生絲500t,綢150萬m,繅絲規模9600緒,名列全省前茅。2018年銷售收入4.63億元,利潤3242萬元,稅收1800萬元。
武勝縣按照政府引導、龍頭帶動、農民主體的發展思路,依托歷史沉淀的產業基礎和群眾基礎,以現代蠶桑產業園建設為抓手,強力推進蠶桑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武勝縣現代蠶桑產業核心示范園區已建成高標準桑園590hm2(8850畝),帶動新建桑園980hm2(14700畝),新建小蠶共育室0.35萬m2,養蠶大棚8萬m2,生產附屬房0.7萬m2。配備共育車600余套,回轉架6.5萬個,方格蔟64萬片,高壓清洗機60臺,電動噴霧器65個,切桑機60臺,電子秤55個,桑剪120把。實現桑蠶品種優良化100%、桑園管理機械化100%、小蠶共育化100%、蔟具優良化100%、儀評收購率100%、蠶繭優質率100%。
2018年,園區實現四批次養蠶2225張,產繭82821kg,繭款收入368萬元。農戶實現桑地租賃收入464萬元,就近務工收入320萬元,帶動200多貧困戶增收近50萬元。預計2019年將實現養蠶10000張,產繭40萬kg,繭款收入1655萬元。
2.1.1 出臺政策,助推發展
先后制定了“341”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出臺《關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武勝縣現代蠶桑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1)》等促進發展的重要文件,制定《武勝縣省級現代蠶桑園區建設方案》、《創建省級現代蠶桑產業園區集中攻堅行動工作方案》等方案,推出普惠獎勵扶持政策,推動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2.1.2 統一規劃,配套設施
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標準對蠶桑基地進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整理,行業主管部門和鄉鎮全程參與、實地指導、科學選址,嚴格按標準進行開溝作廂、土地調形,確保產業基地“田成方、土成形、旱能灌、澇能排”,實現水、電、路、渠、網絡“五通”。
2.1.3 政企合作,優勢互補
針對龍頭企業“優勢在市場、短板在基地”的現狀,縣政府于2017年與安泰公司簽訂《建設武勝縣現代蠶桑產業園區投資協議書》,發揮龍頭企業安泰公司技術優勢、加工優勢和市場營銷優勢,推動企業高標準建設種苗繁育基地、標準化桑園、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棚,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2.1.4 財政扶持,保障服務
出臺武勝縣農業品牌培育獎勵、優質蠶桑產業發展考核獎勵、產業基地標準化建設補助等財政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和返鄉人員投資現代農業。與四川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和縣內涉農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政府擔保、貸款貼息的方式,給予業主信貸支持,幫助業主解決產業發展初期的融資問題。
安泰公司投資1個多億,建優質桑園666.7 hm2(1萬畝),以標準化基地做示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建設基地1333.3hm2(2萬畝)。
2.2.1 桑園流轉,返租倒包
安泰公司建立了桑園流轉機制,將已建成的標準化桑園按照0.7~3.3 hm2(10~50畝)一個單元的標準進行分解,返租倒包到農戶。公司先出資租地,進行土地調型,栽好桑樹,建好養蠶設施設備,待桑園投產后,返租給農戶,農戶只需投返包后的土地租金,即可成為桑園的不投資的老板。保障基地的統一化管理,提高農戶的參與度。
2.2.2 創新科技,技術服務
安泰公司建立科技助推機制,無償的為基地的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指導與新技術的推廣,例如小蠶共育、大棚養蠶、大蠶蠶臺省力化飼養及紙板方格蔟自動上蔟技術標準化等技術推廣,使得生產技術得到有效貫徹執行,促進了蠶桑生產優質高效。
2.2.3 物資配送,統一管理
安泰公司建立蠶需物資供應服務機制,按招標流程采購,為基地內的業主提供統一的蠶需物資,同等質量的物資以低于市場零售價配送給基地蠶農。嚴把蠶需物資質量關,進行統一化、標準化管理,提高物資使用的針對性、實用性。
2.2.4 企業擔保,資金保障
安泰公司建立金融支持機制,對有資金需求的蠶農,協調銀行,為蠶農擔保融資。公司為所有簽約業主提供50萬貸款擔保,向銀行申請專項貸款,利率較低,使用方便,想用即用、用后付息、不用無息。解決了部分蠶農融資難困境,降低了蠶農資金使用成本,為蠶農提供了資金保障。
堅持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積極培育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多個經營主體之間共存,與龍頭企業形成優勢互補的整體。
2.3.1 培育種養大戶,支撐產業發展
在蠶桑園區輻射帶動的基地鄉鎮,支持培育種養大戶發展蠶桑產業,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支撐武勝縣蠶桑產業的發展。種養大戶是現在農村的勞動主力,發揮大戶在農村較強經營管理能力和專業性,帶動小農戶、貧困戶發展。為種養大戶實現“五配套”,即一個大棚、一個消毒池、一個貯沙坑、一個合格養蠶員、一套方格蔟。
2.3.2 培育家庭農場戶,壯大職業隊伍
鼓勵留守農民、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辦家庭農場。縣上利用各類培訓資源,定期對家庭農場戶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如蠶桑管理、經營、銷售等,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家庭農場主,與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相配合,科學種桑養蠶,壯大蠶桑職業農民的隊伍。
2.3.3 培育專業合作社,提供專業服務
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性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桑園治蟲、大棚消毒和小蠶共育,提供養蠶栽桑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有計劃地進行蠶桑知識的引導宣傳和技術的專業培訓,推進標準化生產的規模擴展和效益提升。
2.4.1 搭建專家大院,提供技術指導
2018年在猛山鄉萬民寨村搭建武勝蠶桑專家大院,主要承擔蠶桑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以及蠶桑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與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定期請專家在桑園內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指導。建立“土專家”“田秀才”人才庫,與省蠶研所簽訂合作協議,開展高質量專題培訓,組織業主外出考察學習,為業主提供公益性技術服務。
2.4.2 強化技術應用,實現提質增收
在蠶桑基地優質桑園內,推廣應用桑樹速生栽培技術、桑葉周年優質豐產剪伐技術、桑園“6215”寬窄行三角形錯位栽培技術、桑樹平衡施肥技術、桑園立體開發技術等,使桑園建園周期縮短2年以上,畝桑收益增加1倍以上。
2.4.3 實行智能化養殖,提高生產效率
在蠶桑基地配套省力化養蠶設施設備和桑園管護農機農具,如小蠶智能共育室、智能型自動化稚蠶飼育機等設施設備,融入“互聯網+”,推廣養殖全程智能化。推廣應用桑園旋耕機、修剪機、切桑機等機電設備,提高蠶桑生產科技含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2.5.1 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確保產業用地
落實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政策,進一步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出臺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登記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交易體系,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如按照“小業主、大園區”發展思路,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核心農戶流轉,鼓勵0.7-2.0hm2(10-30畝)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優質蠶桑產業設施農業用地,對用地的范圍和條件、規模和選址、備案程序、建設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妥善解決用地難問題。
2.5.2 實行訂單收購,完善利益聯結
龍頭企業與蠶農簽訂蠶繭生產訂單合同,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在蠶桑市場行情好時,由政府、公司、農戶共同籌資建立蠶繭收購風險基金,用于蠶桑行情低迷時期和蠶桑災害的補助,確保蠶農利益不受市場風險的影響,提高蠶桑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實施儀評收繭,堅持優繭優價、按質論價,用科學、標準的定價收購體系,引導蠶農自覺提高質量意識,實現公司與蠶農利益的雙贏。
2.5.3 創建服務體系,健全人才隊伍
形成企業扶持和市場引導、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蠶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公司、基地、農戶三級蠶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健全和完善蠶桑技術服務網絡。根據蠶桑基地規模大小配備蠶桑專業技術人員,為蠶農提供優質高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綜合服務。引入競爭機制,在人員編制、入學深造、職務評聘等方面制定政策,調動技術推廣和培訓人員的積極性,穩定蠶業技術推廣和培訓隊伍中的業務骨干。創新激勵機制,鼓勵技術人員參與企業和蠶農的科技承包。逐步建立由專業技術人員、農民、企業等組成的多元化蠶業技術推廣隊伍。
目前武勝縣蠶桑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補強。一是基地管理水平不平衡。目前蠶桑基地還處于初期階段,由龍頭企業建設的桑園、與輻射帶動的桑園在管理上不統一,桑園內管理和服務較為松散,尚未實現蠶桑基地的統一化、高質量、高標準的管理。二是蠶桑產業鏈延伸還有較大空間。安泰公司仍以蠶繭生產、收烘加工、繅絲織綢為主,缺乏練染、家紡、制衣等精深加工延伸,蠶桑資源循環利用尚處于空白階段。三是勞動力短板突出。蠶桑生產旺季期間勞動力嚴重緊缺,用工成本大幅上升。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缺乏,職業性農民少,導致專業化的栽桑養蠶人才不足。
針對武勝縣蠶桑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根據武勝縣各個鄉鎮的特點,如蠶桑園區的建設面積大小、生產設備的配備、基礎設施的配套等情況,對標省、市、縣級園區的考評要求,建設相應的園區規模。例如猛山鄉的蠶桑園區面積較大,約為7000畝,且園區建設較為完備,可以按省級園區的標準對標規劃設計。雙星鄉柏栳村面積大約為3000畝,配套標準化蠶棚、桑園,可以按市級園區的標準對標發展。要以園區為抓手,進行階梯式的園區規劃,利用大園區帶動小園區,以省級園區帶動市、縣園區,推動整個蠶桑產業的建設發展。
農村產業發展,農民是主體。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不僅把自建的高標準優質蠶桑生產基地做好,還要肩負起輻射帶動的責任,處理好與農戶、家庭農場主之間的關系,實現共同發展,雙贏致富。安泰公司要將新技術、新設備傳授、發放給農戶,新產品與農戶共享,并定期針對生產中的問題為農戶解惑答疑,一同打造蠶桑基地,真正體現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龍頭企業有資金、有資源,政府對人才引進有政策、有扶持,加強內培外引,建設職業農民、技術骨干、專家等人才組成的隊伍。龍頭企業可與大專院校采取校企合作方式,設置長短期培訓課程,發揮省蠶絲學校等教學優勢,定向開展人才培養。也可輸送人才到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培訓學習。加大對中后端產業鏈條的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將公司員工送去一流大企業調研學習印練染、絲綢家紡服裝生產等技術,培養專業化的加工團隊,提升加工生產能力。
龍頭企業要通過延伸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多元化開發桑葉、桑果、桑園養殖、桑枝、蠶沙、蠶蛹等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在印練染、服裝加工、絲綢工藝設計、家紡制作等技術上延伸拓展。對標國內一流的絲綢加工大企業,強化絲綢產品的開發利用,做強精深加工,做大品牌營銷。傳播絲綢文化,拓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度假體驗、鄉村休閑、蠶桑文化旅游等,發掘產業潛力,實現產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