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蠶桑產業向著“省力、高效、生態和多元化”發展,蠶桑產業必然要求“適度規模”,迫切需要適應省力化和適度規模化的蠶桑生產新技術。栽桑養蠶季節性強,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留在農村的勞動力難以滿足集中規模化養蠶的勞動力有效供給,而變勞動密集型為勞動分散型,實行多批次滾動養蠶,可以達到增加養蠶量,提高勞動生產效率,解決養蠶勞動力缺乏等目標。
多批次滾動養蠶應注意以下技術要點:
1.蠶房選址。蠶房應建在通風不西曬且地勢較高處,便于保持蠶房通風透氣、涼爽和干燥。同時,小蠶共育室應與大蠶房之間保持適當距離,地勢應不低于大蠶房,有利于防止病原交叉污染。
2.各批次布局。徹底消毒防病是養好蠶的關鍵,因此每批次的間隔時間應能滿足養蠶后進行徹底消毒。蠶卵出庫至3齡起蠶大概需要16d左右,而5齡起蠶至上蔟采繭需要13d左右,采繭后蠶房清理與消毒需要3d左右,即5齡起蠶至下一批3齡起蠶可進入大蠶房的時間為16d左右。因此,下一批次蠶種出庫的時間以前批蠶5齡起蠶為宜。
3.合理選用品種。應根據具體的氣候條件合理選用家蠶品種,避免蠶種使用不當,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4.加強消毒防病。由于滾動養蠶處于連續養蠶中,病原微生物的留存和污染的壓力和養蠶風險就更大。因此,需要更加嚴格的養蠶防病措施,并將蠶病綜合防控技術落實到位,這樣才能確保多批次滾動養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