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哈
現在的婚禮儀式感越來越強,婚車作為婚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不能將就,各種名貴豪車輪番上陣,遇見家里有礦的那排場仿佛是行走的車展一般。我們是否想過父母長輩們結婚時的場景?他們那會兒流行什么婚車?
與父母們“打報告”結婚不同,這個時候年輕人的“婚禮”已經開始有了一些簡單的儀式感。比如傳說中的“三轉一響”,這“三轉”就是指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一響”則是指收音機。在那個年代,結婚時能備足這四大件可以說是很體面的一件事了。而其中的自行車更是擔當了重要的作用——接新娘!沒錯,那個年代的婚車就是叮鈴鈴響的自行車!
因為那個時候還不流行穿婚紗,都是一人一套中山裝,胸前戴著大紅花,所以新娘子坐在自行車后座也是很方便的,往往都是新郎及其家人組成迎親的自行車隊伍,然后新郎親自把媳婦給馱回來。還有一種情況,是新郎和新娘一人騎一輛車回來,小編猜想新娘自己那輛自行車興許是嫁妝吧。
古稀之年的于奶奶是插隊下鄉的知青,那個年代鼓勵城市女青年與農村小伙結為“革命伴侶”。于是一心向黨的于奶奶通過介紹人認識了爺爺。“我們結婚的告示還登在了報紙上,城市女孩子嫁到農村會被看作新時代的女性楷模”,于奶奶笑著說“雖然在農村,但還是要講究‘三轉一響’的,自行車最好是‘永久牌’的,那個時候也不時興化妝的,新娘都是素面朝天,就這樣坐在自行車后面,也不好意思挨著他,這一晃就一起走過了幾十年。”
80年代,隨著機動車的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婚車”出現了,而婚禮也漸漸正式起來。而那個時候的婚車已經是真正的汽車,雖然小轎車已經開始普及,但因為很多家庭條件還是比較一般,所以那個時候的婚車還是以面包車和大巴車為主。
當然,如果家境條件比較好的話也會使用小轎車作為婚車。來自上海的顧佩娟奶奶今年60歲了,她回憶起自己的婚禮時說“那個時候,婚車還不像現在這般講究排場,一部紅旗牌轎車已經出盡了風頭?!蹦莻€年代的上海,結婚一般都是叫一部上海牌出租車,沒有電話預約要專門跑到出租車公司去,跟他們約時間。顧奶奶的老伴兒也不知道用什么辦法弄來了一部紅旗轎車,說到這兒顧奶奶還是難掩嘴角的笑容。
90年代,國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結婚作為人們一生中的“頭等大事”愈發被重視,婚禮也愈發隆重起來。西式婚禮已經成為主流,流程越來越復雜,形式越來越多樣,婚紗照也流行起來。
這個時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已經擁有屬于自己的“私家車”,普通的小轎車已經顯得稀松平常。而這時越來越多的國際豪華品牌車型開始陸續進入中國,豪車成為婚車的首選。
朱先生和朱太太是1997年香港回歸時結的婚,如今已經兒女雙全?;貞浧鸹槎Y的細節,朱先生說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當時都流行租豪車做迎親的婚車,也希望自己能夠風風光光的把老婆娶回來,所以租了輛奧迪做頭車,后面跟了5輛大眾。“現在想想,其實就是年輕氣盛,虛榮心強,還跟著潮流專門請人來攝像,可是自打結完婚那錄像帶就再也沒有拿出來看過了?!敝煜壬椭焯ハ嗫粗α顺鰜?。
如今用豪車作為婚車已經不是稀罕事兒了,專門從事婚禮策劃的公司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很多地方的婚禮流程幾乎都是一樣的,差不多規格的陣容,操辦婚禮已經形成了有規律有組織的套路。
雖然生活水平上來了,可是家里有礦的畢竟是少數,一般家庭的年輕人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新人在應付工作的同時還要操持婚禮,壓力之大苦不堪言,甚至有很多新人因為在籌備婚禮的時候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所以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盲目追求奢華隆重的婚禮,反而偏向于選擇對于自己來說更合適更舒適的方式,于是乎結婚儀式也漸漸多樣化、個性化起來。
隨著年輕人思想越來越開放,想法越來越獨立,很多或新穎或懷舊的“婚車”映入眼簾,自行車、摩托車、大巴車,甚至轎子、馬車又重新回到了婚車的陣仗中,還有很多年輕人在舉辦婚禮或者選擇婚車時更加注重意義而非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