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俊德
時永發、孫瑞鶴編著的《大慶之最》和李懂章主編的《大慶之最》都認為:《大慶戰歌》是第一部比較全面反映大慶會戰英雄業績和大慶精神的藝術性紀錄片(1)。
《大慶戰歌》是徐文野、向守康、孫寶范、趙明勛等撰稿,張駿祥導演,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攝制。該片是1964年籌備,1966年底完成攝制的。由于會戰已經過去,大會戰的場面多是情景再現,也就是由當事人重新演一次。
關于紀錄片的定義:一切真實記錄社會和自然事物的非虛構的電影片或電視片都是紀錄片。紀錄片英語為documentary,這個詞的意思是文獻、公文、證書、證件、憑證等。都有不可偽造的意思。紀錄片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它的非虛構性,不論是紀錄人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是如此。其次,紀錄片創作的基本手法是紀錄,而不是扮演。
《大慶戰歌》因為有“再現”的因素,因為事實沒有虛構,所以叫藝術性紀錄片。不管是“藝術性紀錄片”、還是別的什么“紀錄片”,都不是紀錄片。所以說,最早反映大慶會戰業績的紀錄片不是《大慶戰歌》。
那么最早記錄大慶石油會戰的紀錄片是哪部?筆者目前能看到的是《松遼油田》。
該片為長春電影制片廠1961年12日攝制完成,比《大慶戰歌》早攝制完成5年。更重要的是,《松遼油田》是和歷史事實同步記錄,不是再現。比如1960年6月1日的首車原油外運,在《大慶戰歌》中,運送首車原油的火車頭前掛著的橫幅上的字是“大慶首車原油外運”。而《松遼油田》中,火車頭前掛著的橫幅上的字是“紅色草原首車原油外運”。因為1961年,大慶還沒有對外公開,處于保密狀態。所以叫“紅色草原”。由此來看,《松遼油田》才是最早反映大慶會戰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