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平 蔡亮 王禹欽 潘騰
(1.中國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2.中國航油集團津京管道運輸有限責任公司;3.中國石油管道公司)
長輸管道腐蝕防護的公認做法是防腐層聯合強制電流陰極保護。防腐層完整性對于管道安全至關重要,應具備良好的絕緣性、附著力和連續性[1]。在管道施工階段,防腐層在管溝回填時可能受到土石塊擠壓造成破損;管道運行一定年限后,防腐層會發生老化和剝離。管道外檢測可及時發現防腐層缺陷,全面、準確了解管道狀況并實施改進和修復,從而提高了管道完整性,保證管道安全[2]。
近年來,三軸高清漏磁、電磁超聲等管道內檢測技術發展很快,但由于變管徑、非通徑閥門和彎管曲率等制約因素,約1/3 管道實施內檢測難度較大[3]。管道外檢測技術特別適用于雜質多、結蠟嚴重、輸量低等無法實施內檢測的管道。提升我國管道外檢測技術水平,對于延長在役管道使用壽命、預防油氣泄漏事故和保障管道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管道外檢測是指非開挖情況下,應用專業設備在地面非接觸式檢測管道,確定管道腐蝕缺陷、防腐層破損以及陰極保護系統和防干擾系統狀況,提出管道開挖和修復計劃,指導管道管理維護工作。
防腐層完整性檢測確定防腐層破損位置和嚴重程度,舊管道采用石油瀝青防腐層還應測試防腐層絕緣性能。如發現防腐層破損點,應測試該處腐蝕活性和陰極保護有效性,判斷管段是否發生腐蝕。
評價管道陰極保護有效性即測試管-地極化電位是否滿足-850 mV準則要求(相對飽和Cu/CuSO4參比電極),電位測量應采用斷電延遲測量法。如不滿足,應提出陰極保護系統改進和調整建議,例如調整整流器電壓和電流參數、調整陽極床位置等。
如管道鄰近交、直流電氣化鐵路或者高壓輸電線路等干擾源,可能發生交流腐蝕或直流雜散電流腐蝕。管道干擾檢測應確定干擾影響類型、范圍、規律和程度并采取排流措施,必要時應測試和評價排流效果。
腐蝕是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管道腐蝕缺陷檢測是在防腐層完整性檢測的基礎上,通過現場開挖和直接檢查的方式,確定管道發生腐蝕的位置,判定腐蝕類型、測量腐蝕面積和深度,計算管道腐蝕速率、剩余厚度和強度,評價管道剩余壽命等。
皮爾遜檢測技術(Pearson)即交流電流法,原理是將發射機的交流信號(1 000 Hz)加載在管道上,如管道防腐層完好,管道中交流信號沿程均勻衰減;如管道防腐層有破損,有電流泄漏入土壤,在管道破損點和土壤之間形成電壓差,據此判定破損點位置,通過電位衰減數值大小判定漏點大小。
皮爾遜檢測技術優點是操作簡單、快速,信號靈敏度高,能準確定位防腐層破損位置;適用于埋深小于3 m的管道,不受陰極保護系統的影響。該技術缺點是不能判斷防腐層整體狀況和破損點大小,不能確定是否存在防腐層剝離;易受外界電流干擾,不同類型土壤和涂層電阻都能引起信號改變;判斷缺陷依賴于操作員的經驗。
多頻管中電流測繪技術(PCM)即交流電流梯度法,向管道加載發送特定頻率的交流電流信號(例如4 Hz),繪制電流梯度圖,檢測管道中電流信號衰減率的變化,確定防腐層破損點位置;測量防腐層絕緣電阻值大小,確定防腐層平均質量狀況和缺陷嚴重程度。電流信號在管道中傳播特性取決于管道材質與防腐層狀況,如管道防腐層完好,交流電流信號以恒定速率衰減;如管道防腐層有破損點,電流通過破損點流向土壤,該處電流衰減率突然增大。該技術可用于管道防腐層評價、新建管道補口質量驗收、陰極保護系統監測、管道泄漏點定位等。
多頻管中電流法優點是自帶信號發射裝置,可檢測未實施陰極保護的管道;可準確檢測管道埋深及位置、其他金屬搭接和較大的防腐層缺陷;檢測速度較快,缺陷定位能力較強。缺點是針對防腐層破損點精確定位存在局限性,不能確定較小的缺陷;無法對強電干擾區管段進行檢測;防腐層缺陷判斷對操作者專業技能要求較高。
直流電位梯度法(DCVG)是目前較先進、應用廣泛的管道外檢測技術,原理是向管道施加直流電流,檢測電流通過土壤到達管道防腐層的電位梯度(即土壤IR降),如防腐層存在破損點,流失的電流越大,電位梯度也越大越集中。通過根據土壤IR 降占管-地電位的百分比,計算防腐層缺陷大小和嚴重程度。判斷準則為較小破損點0~15%ΔU ;中 型 破 損 點16%~35% ΔU ; 較 大 破 損 點36%~100% ΔU 。 DCVG技術可提供防腐層損傷信息,以及精確定位防腐層缺陷位置。
DCVG 法優點是可測量破損點形狀和計算破損面積大小,并對缺陷點排序以確定修復順序;不受雜散電流或管道上方電網干擾,受地貌影響小;缺陷定位精度高,設備操作簡單。缺點是不能給出破損點處的管-地電位,不能指示防腐層剝離。DCVG法可以發現較小的防腐層破損,但需要加載供入較大功率的電流信號才能保證測量信號的靈敏度。
一般管道沿線每間隔1 km 設置陰極保護電位測試樁,采用萬用表和Cu/CuSO4參比電極測量管-地電位,通過研究管道沿線電位分布,評價管道陰極保護有效性。電位測量有兩種方式,一種在恒電位儀接入電流中斷器,實現陰極保護電流同步中斷,測量管道通/斷電位;另一種是直接測量管道通電電位。通/斷電位可以確定土壤IR 降,對管道陰極保護效果評價較準確。通電電位測量簡單、快捷,根據管道沿線通電電位衰減狀況定性判斷管道陰極保護效果和防腐層狀況,適用于管道日常管理與維護。
標準管-地電位測試技術優點是檢測速度快;缺點是不能對管道缺陷大小與位置精確定位,連續評價能力差,只用于陰極保護系統監測和粗略評價。
密間隔電位測試技術(CIPS)是對標準管-地電位測試技術的改進,也是國外評價管道陰極保護有效性的首選技術。測試時應在管段的恒電位儀安裝電流同步中斷器,一般在1~3 m 間隔上密集測試管-地電位和密集極化電位(通/斷電位),得到管-地電位變化曲線。測定管道陰極保護效果有效性,并可間接確定防腐層缺陷位置和狀況,具體方法是電位不滿足-850 mV準則或電位曲線出現“低谷”的管段,可能存在防腐層破損點。CIPS對防腐層破損位置檢測精度在±1 m范圍內。
密間隔電位法優點是可定位缺陷位置,定性評估防腐層狀況。缺點是檢測速度慢,易受雜散電流、土壤性質和周邊地面活動影響而產生較大誤差,適于周邊活動少且地勢平坦地區。密間隔電位法實質上是一種管-地電位測試技術,而非防腐層缺陷檢測技術,防腐層狀況是通過分析電位得到的,通常應與其他檢測技術配合使用。
管道外檢測技術各有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實際應使用兩種或多種檢測技術避免單一技術的局限性,例如國外推薦使用CIPS 與DCVG 聯合檢測技術,可全面檢測防腐層狀況,包括防腐層老化狀況、破損位置及大小、陰極保護系統運行情況、管道保護效果和雜散電流分布等[4]。CIPS/DCVG 聯合檢測技術具體做法是管道防腐層檢測采用DCVG 方法,確定防腐層損壞類型、位置;利用CIPS 密間隔電位檢測技術測試管道斷電電位,確定管道陰極保護效果和防腐層優劣。
在一段時間內連續測量管道對地直流電位或交流電壓以評價干擾情況。存在交直流干擾時,管道對地電位和交流電壓隨時間不斷變化,連續測量一段時間(少則1 h,多則1 d)才能掌握干擾變化規律。采樣時間間隔可以是1 s 或更小,在一條管線上的若干個測試點以相同的采樣時間間隔同時進行測量,即多點同步測量。獲得管道電位(電壓)隨時間和距離變化的規律,確定管線是否存在干擾以及干擾的程度、范圍和規律等信息。
通過測量管道泄漏電流密度評價干擾情況是目前新興的、較為公認的評價方法,主要用于交流腐蝕評價,即根據電流密度大小評價交流腐蝕嚴重程度。有兩種方式,現場埋設試片或極化測量探頭,測量管線通過試片泄漏的電流,根據試片裸露面積計算電流密度;另一種是測量管道對地交流電壓和土壤電阻率,計算電流密度。前者用于監測重點干擾管段,后者用于大范圍管道交流干擾評價。
應用外檢測技術確定管道防腐層破損點,針對嚴重程度排序選擇開挖管段,可直接觀察管體腐蝕情況,并采用一種或多種無損檢測方法測量管道腐蝕缺陷狀況。測量內容包括缺陷形貌、面積尺寸、深度、缺陷點分布、腐蝕產物情況、土壤環境情況等,還可采集土壤和腐蝕產物進行分析化驗。可采取的無損檢測技術包括超聲、相控陣超聲、磁粉和導波等。開挖檢測法是最直接的方法,獲取數據真實、豐富,但開挖和回填工作量大。
在役管道非開挖外檢測技術是在地面直接針對管道管體缺陷進行檢測的技術。近年來這類檢測工具主要是磁力層析X 射線攝影技術(MTM)、瞬變電磁檢測技術(TEM)、NoPig 技術[5]。三種技術適用于在役管道的非開挖外檢測技術利用電磁原理針對金屬管體進行地面檢測,均具有不開挖管溝、不破壞管道外防腐層、不影響管道運行等顯著優點,但從應用現狀看,在抗現場復雜環境干擾、數據結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尚需大量實踐經驗積累。
目前雖有多種管道外檢測技術,但每種技術各有優點和局限性,特別是沒有一種技術能檢測、判斷防腐層剝離;Pearson 法可檢測管道走向、埋深和防腐層破損點位置,但不能準確判斷破損點的大小;PCM 法檢測速度較快,但對操作者經驗技能要求較高;CIPS/DCVG 法能全面防腐層狀況,但檢測速度較慢。
目前管道外檢測技術雖有較高的普適性,但由于技術原理是基于在管道上加載直流或交流電信號,特殊情形下存在制約因素,難以實施管道外檢測技術或者效果很差,例如:
1)含套管的穿越管段以及水平定向鉆穿越管段。人員無法接近,無法實施管道外檢測,也無法進行開挖直接檢查和修復維修。
2)存在交直流強干擾管段。對各類基于電磁技術的檢測方法均有較強干擾,檢測精度下降,甚至無法檢測。
3)發生防腐層剝離的管段,由于存在電流屏蔽效應,大部分管道外檢測技術無法實施。這些特殊情形下的管道外檢測技術也是未來的研究重點和方向。
近年來我國長輸管道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截止2016 年底,我國在役陸上油氣管道總里程超過12.3×104km。很多新建管道敷設于高寒凍土區、山區、戈壁等環境惡劣區域,加之管道沿線經濟發展、第三方破壞頻繁等,這些因素都對管道運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管道管理者也迫切需要對新建管道進行檢測,以便及早發現并修復施工造成的防腐層破損和管體缺陷。可以預見,管道外檢測技術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管道外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信號反應靈敏、定位準確、抗干擾能力強、操作簡便、數據直觀等。此外,管道外檢測與完整性數據庫、GIS 信息技術相結合,提升管道檢測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管道企業應根據管道實際特點選擇合適的檢測技術,建議選擇多種方法聯合檢測,以獲得更加全面的檢測數據,從而精確、高效的評價管道防腐層狀況,建立先進、完善、適用于我國國情的管道外檢測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