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發布《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19〕689號),其主要目標是到2022年,基本建成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重點措施有:①培育壯大綠色技術創新主體。強化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激發高校、科研院所綠色技術創新活力;推進“產學研金介”深度融合。②加強綠色技術創新的導向機制。發布綠色技術產業指導目錄、綠色技術推廣目錄、綠色技術與裝備淘汰目錄,實施一批綠色技術創新重大工程和項目;征集并下達重點領域綠色技術標準制修訂專項計劃;建立家電、汽車、建材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綠色認證管理制度,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示范等。③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應用。建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市場,健全規范綠色技術交易市場的相關制度;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政策措施等。④優化綠色技術創新環境。強化綠色技術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加強綠色技術創新金融支持;推進全社會綠色技術創新。⑤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建立“一帶一路”綠色技術創新聯盟;健全鼓勵國外綠色技術成果在國內轉化落地的政策。⑥加強組織實施將綠色技術創新有關內容納入創新驅動、生態文明等考核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兑庖姟芬跃G色理念為主要目標,以市場導向為基本要求,以完善機制為根本保證,以開放合作為重要條件從6方面提出了17條具體政策措施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這也是我國首次針對具體技術領域提出創新體系建設,充分反映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
《意見》立足目前技術和經濟發展階段,結合現實工作需要,將綠色技術界定為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善生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興技術,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生態農業等領域,涵蓋產品設計、生產、消費、回收利用等環節的技術。石油石化行業是綠色生產的重要踐行者,是綠色技術的重要創新主體,應利用自身已有的基礎優勢,以市場為導向,融入國家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發揮作用。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石化企業應積極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借助貫徹國家科技計劃實施的契機,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地布局一批綠色生產研發項目,推動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核心綠色技術,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韓平供稿
2019年5月2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為進一步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光伏、風電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通知》規定了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
1)積極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在組織電網企業論證并落實平價上網項目的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基礎上,優先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在光伏方面,國家補貼資金優先用于補貼需求下降快、能盡快實現平價的項目和地區。在風電方面,2019年度新增集中式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并確定上網電價,各項目申報的上網電價不得高于國家規定的同類資源區指導價,同時不得設置競爭最低限價。
2)嚴格規范補貼項目競爭配置。光伏方面:①應當進行市場配置的所有光伏發電項目,均由地方通過招標等競爭性方式配置;②競爭方案要求地區統一,以預期上網電價為主要競爭條件。風電方面可參照所提供標準自行制定競爭配置評分細則,不應設置或變相設置有違市場公平的條款。
3)全面落實電力送出消納條件。光伏方面對所在省級區域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的接網和消納條件進行測算論證,有序組織項目建設。風電方面:①將“接入消納條件”列入已確定投資主體風電項目評分標準;②所有參與競爭配置的項目須以落實消納為前提,確保項目建成后達到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或棄風率不超過5%)。
馬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