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
最佳中國營銷實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環境變化而演進,其演進軌跡有規律性。最佳中國營銷實踐之變遷,截至目前,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997年之前:廣告+大分銷。
1997年之前,中國市場整體上處于“短缺經濟”狀態,“短缺經濟”條件下,什么產品銷售有困難呢?我們不談那些不適銷對路的產品,即使是適銷對路的產品,只要消費者不知道,也同樣難賣。
現在央視廣告的投入門檻很高,但在20多年前,在多數企業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不少規模不大的企業“賭央廣”是成功的。
大分銷,就是依托省級批發市場,或者全國性的貨物集散地,比如義烏、臨沂等,面向全國或區域分銷。大分銷模式下,省級代理或跨大區代理是主流。
1998年至2002年:市場重心下沉。
什么是市場重心下沉?就是從大分銷轉為小分銷。從原來的“省代”(省級代理)到“市代”(市級代理),再到“縣代”(縣級代理)。
這個階段,流行“砍大戶”,客戶小型化。每一輪客戶小型化,就能夠實現“連續兩年持續增長30%”。最后形成了以縣為基本經營單元的格局。
2003年至2013年:深度分銷。
深度分銷的基本特征就是廠家(或代理商)直接繞過二批,直接做到終端。在KA表現為終端攔截、終端導購、終端促銷。在流通環節,早期表現為陳列+客情。
2014年之后,受行業銷量封頂影響,受B2C電商影響,至今沒有公認的最佳營銷實踐模式,這也正是困擾中國營銷界的難題。
“錯失一套模式,就錯失一個時代。”一套最佳營銷實踐開啟時是有創新紅利的,盡管后期可以追趕,但后期的追趕就需要加倍的投入。
筆者1993年開始從事營銷,25年時間經歷了最佳中國營銷實踐的三個時代,見證了企業的沉浮。企業之沉浮在營銷上的表現大致有兩條:第一,一個開創時代的標桿性產品;第二,享受開創一個時代最佳營銷實踐紅利。兩者的結合,能夠快速托起一個企業。
經過2018年對中國優秀營銷實踐的觀察,以及對新零售的觀察,結合近年的實踐,我們大膽地提出未來基于互聯網的最佳中國營銷新實踐,其模式可以歸納為:社區營銷。
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社區營銷,目前的最佳表現形式是“體驗導向的社區營銷”,有兩個基本特征:第一,深體驗,強認知,高傳播,體驗、認知、傳播三者融合。第二,認知、交易、關系,三位一體。
接下來,筆者將聯合《銷售與市場》雜志在最佳中國營銷實踐領域進行三方面的探討:一是研究過去最佳中國營銷實踐的軌跡、邏輯,以對深度分銷的分析為主;二是探索最佳中國營銷新實踐的認識論、方法論;三是發現、總結最佳中國營銷新實踐的案例和方法體系。
希望借此與中國營銷人一起,開創中國營銷的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