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剛

當年只有中央電視臺這一個主流渠道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需要做復雜的思考,你只需要投入更多的錢,去占有這個渠道就可以了,所以有了標王。后來到百度時代,只要花錢買競價排名,好像也很容易做成一個大品牌。而在今天社交媒體發達的時候,話語權是分散在大眾手里的。
1.新常態。告別高速增長時代。中國不可能永遠靠低成本制造去獲得整個國家這么多人的幸福生活,我們必須從微笑曲線兩端向市場端轉移建立品牌,向技術端轉移發展自己原材料核心零部件能力,我們還要向先進制造業轉移。
2.產業結構轉型。新動能是科技和品牌。生產領域非常有價值,這是我們很多企業的立身之本,而且是我們中國企業最重要的優勢。制造仍然是很多企業的優勢,但是一定要向精密、高效率制造商轉型。
3.成為產業生態組織者。我們看到蘋果做的是數字終端,但是你會發現蘋果做的不僅僅是這個東西,它從自己的芯片到終端設備,做的是軟件的平臺,它的IOS,它的手機和APP Store,那是互聯網內容平臺,它做的是人的數字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4.發展產業社區。你一定要成為產業生態的組織者,這樣才有機會帶領大家一起走向未來,現代不是企業跟企業的競爭,而是產業鏈跟產業鏈的競爭。
5.成為產業鏈生態組成部分。你可以在產業生態中成為它的一分子,就說明我們戰略多了一個約束條件。你要考慮這個生態領域中領袖要干什么事,他遇到什么難題,你解決他的難題,就有了生態當中的存在價值。
6.發現未被滿足的需求。你一定要去理解,你所做的產品在消費者清單的哪一個排序上,要看具體服務消費者是誰,然后才能找到真實的需求。
7.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新一代信息產業會有大的發展,我們說5G來臨之后創造了最大產業機會,僅僅懂得專業的垂直技術也不行,你一定要去融合,共同構建一個生態,這是我們未來的變化。
8.從產品到品牌。這個時代一定是價值觀的時代,當物品極大豐富的時候如果不能在價值觀上找到人的共振,不能找到情感上的共鳴,你是賣不出去東西的。要從價值觀上找到跟消費者的共鳴,從情感上找到共振。
9.由品牌到社區。我們要從品牌走向顧客社區,我們說這個時代叫做后工業時代,顧客即鄰里,你要像對待鄰居、一個鄉村的人、一個大院的人、一個情感圈里面的人、一個朋友、一個家人那樣去對待顧客,你要走到他的生活方式當中構建一個社區。
10.擁抱變化。危機,一部分是危險,另一部分是機會。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圍繞未來的變化去配置資源?在未來和現在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然后你跟著未來,能夠走向未來。
我覺得這是我們在今天這個時代所應該具有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