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務員的“渠道數字化”
業務員和經銷商打交道,喝酒,誰厲害?
——經銷商。
在當地動用關系,擺平困難,誰厲害?
——經銷商。
壓貨,開網點,誰厲害?
——還是經銷商。
如何讓經銷商對業務員產生尊重?
其中一個方法(之一而已,非全部),就是打開電腦,做數據分析。
絕大多數經銷商,對數據不敏感,他們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覺“我今年比去年賣得好”。
實際上,仔細分析經銷商的一級數據(經銷商進貨量)。雖然“總量比去年賣得好”,但是成長率有沒有逐漸衰退?分品種、分渠道的成長率怎么樣?哪個鄉鎮已經連續下滑了?哪個渠道正在萎縮?哪個產品快要死了——經銷商大多不清楚。
業務員見新經銷商,從一開始,經銷商問你貴姓,到業務員一拿香煙,經銷商啪的一聲把火給你點上,也許,只需要兩個小時——就是打開電腦,分析數據。
CRM、SAAS、ERP、B2B,各種管理軟件……已經實現數據化了?你想太多了,目前的管理軟件,大多能提供基礎數據。有分析價值的數據,還須EXCEL導出,二次加工。
廠家關心經銷商進貨量,經銷商關心的是動銷出貨量。分析二級數據(經銷商的出貨數據),對經銷商更重要。
老一輩業務員,是野戰部隊,善于溝通+能喝酒,能搞定經銷商;肯干+能吃苦,能拉著車出去親自鋪貨;再有點領導能力,可以帶動團隊,就能勝任。
現在做業務,要做狙擊手,必須熟練掌握EXCEL軟件,數據篩選,精準營銷,鎖定目標。
業務員要通過EXCEL模型篩選出來,在該經銷商管的縣里,幾千家店里面,哪些店是值得投入的動銷機會店。
本文由簡到繁,介紹十個EXCEL模型。
模型一:新品的“相關品種業績好&總業績好”的店
零售8塊錢的啤酒新品,去哪兒鋪貨?把經銷商的電腦打開,EXCEL篩選前幾個月,零售6塊錢的啤酒,月銷量超過100箱以上的店。6塊錢啤酒月銷量能超過100箱,那8塊錢的啤酒應該也能賣吧。這就是“新品的相關品種,賣得好的店”。
同理,統一的高端新品“湯達人”,做得很成功。那“湯達人”去哪兒鋪貨呢?電腦打開,篩選“老壇酸菜”的桶裝面和碗裝容器面,歷史業績好的店。老壇酸菜容器面能賣得這么好,零售五六塊錢的湯達人應該也賣得不會差。
也可以篩選“總業績好的店”。比如紙品行業經常講“萬元店”——本品的衛生巾、紙品能月銷一萬塊錢,是優質終端。把經銷商電腦打開,把曾經月銷過萬元的店篩選出來,這都是本品曾經銷量大的店啊,說明這個店周圍的消費者對我們的品牌接受了。既然消費者接受你的品牌,那這個店也是你的新品機會店。
模型二:經銷商的相關品種業績好的店
舉個例子,我現在新找了個白酒經銷商,代理我的啤酒。合作開始,我要讓經銷商鋪貨,先去哪兒鋪?當然不能蠻干硬鋪貨,上篇文章說過,鋪貨率不是越高越好。肯定是要借助經銷商既有的客情網絡優勢,找最容易鋪得進去,又最容易動銷的網點鋪貨。
很簡單,我把經銷商電腦打開,調白酒銷售數據EXCEL篩選。比如,篩選中檔白酒月銷量在30箱以上的店。大家想想,這個店能把經銷商的中檔白酒一個月賣30箱甚至更多,這個店是不是經銷商客情好的店呢?是不是能賣酒的店呢?客情好,而且有白酒的業績基礎,那是不是我們的啤酒機會店呢?
所以,與新經銷商合作,充分利用經銷商客情和網絡優勢,在他的白酒賣得好的店,把我們的啤酒鋪進去。
模型三:增量最大的店
打開電腦,把軟件數據導出成EXCEL報表,一列是本月銷量,一列是上月銷量,然后設公式,用本月銷量減去上月銷量,這就是本月較上月的增量。EXCEL里面有個功能“大小排序”——啪,回車鍵一敲,數據就出來了——新品業績本月比上月增量前10名的終端清單。
那你想想,新品增量最大的10家店,是不是有可能是新品的機會店?值不值得去看一看,鎖定同類型目標,重點投入?
模型四:活躍客戶&僵尸客戶
新品的活躍客戶,就是連續幾個月都發貨的店。
一個啤酒經銷商下面覆蓋好幾千家店,沒有EXCEL數學模型,指望你按計算器,在電腦里面一個一個啪啦,累死你也篩不完整。
EXCEL里面就很簡單了,設公式,N月銷量大于零。N設為1~6的任意值,就能篩選出來,前半年每個月新品業績大于零的,這種新品連續幾個月都發貨的活躍客戶,是不是新品的機會店?
反過來,什么叫做“僵尸客戶”呢?比如我們定義,連續兩個月不進貨的是“正在死的客戶”,連續四個月不進貨的,是“已經死的客戶”。
EXCEL里面,只需要設定公式,連續兩個月累計銷量等于零,連續四個月累計銷量等于零。然后敲一下回車鍵,“兩個月不進貨的、正在死的客戶”,“四個月不進貨的已經死的客戶”名單就出來了。這些店,值不值得看?
也許你去看看就發現,之所以那么多“僵尸客戶”,就是因為經銷商到了淡季就不像旺季一樣帶貨車銷了,而是在家接電話,等電話訂單湊夠一車才出去送貨。這直接會造成網點萎縮啊,怎么辦?給經銷商分析數據啊,告訴他這樣會造成活躍率下降多少,僵尸客戶增加多少,等等。
模型五:上升趨勢店
3月份銷量比2月份大,4月份銷量比3月份大, 5月份銷量比4月份大……
你想象一下,幾千家終端,你要是拿計算器按,就是累死,你也沒機會找全這些“動銷速度呈現上升趨勢的店”。
但是EXCEL里面就很簡單,設公式,N+1月的銷量,減去N月份銷量,大于零。
設為1~6的任意值,前半年逐月銷量上升的店,一下就可以篩選出來。
月月銷量環比上升,當然是機會店了。
話反過來講,月月下降的店呢?那就是反面典型,也得去看看。
模型六:本品客情好的店
舉例:我給一個重慶的紙品企業做咨詢的時候,我們上個新品,重慶的經理就說:我先去重百(重慶百貨)鋪貨搞活動。我問他為什么重慶這么多終端連鎖系統,你只選重百呢?他說:重百那個采購跟我關系好,比較容易搞定。
客情好,能搞定,其實也是新品的機會店的重要條件。
客情好的店,從EXCEL模型上怎么體現呢?
咱們這里不說大賣場,咱們說傳統通路,餐飲渠道、小超市便利店渠道,終端店數目眾多。哪些是客情好的機會店?
把終端費用記錄調出來,篩選你投了費用的店,比如陳列獎勵費用、專賣獎勵費用、包量(定銷量任務給獎勵)費用、排他獎勵(不賣指定競品給你獎勵)的費用。
啤酒行業每個企業都有所謂的陳列協議店、專賣協議店。我們投了協議費用的店,一般都是位置好、銷量大、跟公司合作不錯的店。我們上新品,肯定是先從這些投了費用的協議店下手最輕松,勝算最大啊。
模型七:品項結構好的店
如果這個店里面只有咱們的一種低價產品,這個店里面如果只賣你一個單品,而且還是3塊錢一瓶的低價啤酒,品項結構不好——對店里銷量貢獻、利潤貢獻都不大,你也拿不出多少費用,還去跟店老板談排他協議,專賣協議?
如果這個店里零售三四五六七八塊的產品都有,品項結構豐富,自然銷量和利潤都大。你在店里生意占比也大,跟店老板對話你腰桿就硬。
比如說啤酒行業要跟這個終端店簽陳列協議,簽包量協議(意思就是多長時間完成多少量,給你什么獎勵)、簽專賣排他協議,去哪簽呢?
肯定是用EXCEL篩選品項結構豐富的終端,你公司的3塊錢、5塊錢、6塊錢、8塊錢啤酒,甚至十幾塊錢的純生啤酒,都在賣,品項結構好的店,我的防御能力強,我就可以從這個品項結構組合里面產生利潤、產生費用,能拿出費用來簽協議。
模型八:占有率洼地
舉個例子:有個經銷商,今年累計業績比去年上升了90%多,幾乎翻了一倍,他肯定覺得自己非常好,可囂張了。
打開電腦,EXCEL分析數據,他就老實了。
把他每個鄉鎮都列出來,每個鄉鎮的銷量再列出來,每個鄉鎮的人口數列出來,然后用每個鄉鎮的銷量除以鄉鎮的人口數,就是每個鄉鎮的人均消費本品啤酒瓶數和箱數。
結果,13個鄉鎮,人均銷量最好的鄉鎮,人均消費本品47瓶啤酒。然后,排名倒數第一名的鄉鎮,人均消費本品啤酒——7瓶!
經銷商,你怎么解釋?
難道是鄉鎮一的人均酒量,比鄉鎮十三大7倍?不可能吧!
是鄉鎮一的人均收入,比鄉鎮十三高7倍?不可能吧!
難道鄉鎮一,都是男的,鄉鎮十三全是女的?也不可能吧!
那就只能說明你的鄉鎮十三,銷售做得太差了——這就是占有率價值洼地。
要么就是經銷商在這個鄉鎮找的分銷商不行。如果是經銷商的直營鄉鎮,那就說明經銷商的人員在這個鄉鎮的拜訪服務能力不行。
那你下個月從哪里提量啊?趕緊去把那個人均消費只有7瓶的,倒數幾名的鄉鎮,銷售水平給我提起來,向47瓶看齊!
模型九:增量空間大&店占有率低的店
市場容量=行業協會公布的這個品類中國的人均消費×當地人口數字。
本品市占率=本品銷量÷本品市場容量。
本品該店的品類總容量——比如調查這個店的紙品總共能賣多少。大超市可能麻煩點,需要公關采購才能拿到這個數據。那種中小超,跟收銀臺的人,聊一聊:“大姐,我就問問您,你們這個超市里面這個衛生巾、紙品還有紙尿褲,加起來一個月能賣多少?”數據興許就出來了。
有了這個數字,就能評估費用投入空間:假如你是個紙品廠家,你現在知道這個店所有的紙品品牌加起來,一個月才賣2000多塊錢,你值得給這個店投陳列費用、投導購員嗎?
店內增量空間=店內品類總容量-本品在店內銷量。
案例:某化工企業,在河南葉縣,共有110個網點。但是按照“店內增量空間大小排序”,增量空間最大的20個網點的增量空間,合計占到全縣增量空間的79%。你覺得,業務員要不要對這“增量空間最大的20個網點”重點投入重點拜訪?
本品店占有率=本品在店里的銷量÷這個店的品類總容量。
鎖定“店占有率洼地機會店”,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能做到40%。但是,這個店里面“店占有率”才19%,遠遠低于我的品牌市場占有率。那么,這個店容量大、店占有率低的店,是不是值得你下個月下功夫拿下的機會店。
容量大的店怎么篩選?本品店占有率低的店怎么篩選?不可能靠計算器啊,還得EXCEL設公式,排序、條件格式,然后一鍵生成。
模型十:品項占有率洼地
比如這個店一個月紙品總共能賣兩萬元,其中紙尿褲賣2000多元,生活用紙能賣6000多元,衛生巾能賣12000多元。
那么,在這個店里,買紙尿褲的堆頭,就沒什么意義啊——紙尿褲總共的容量是2000多元,你投的陳列費促銷費都賺不回來。
用 “本品店內衛生巾銷量/店的衛生巾容量”或“本品店內生活用紙銷量/店內生活用紙容量”,就是“本品的品項店占有率 ”。
假如這個店生活用紙容量是6000多塊,但是在這個店的“生活用紙店占有率”已經達到60%多了,這代表沒多少空間了,除非你打算簽訂專賣。
而衛生巾的總容量18000多塊——品類容量大,而且經過計算,你的“衛生巾店占有率”才百分之十幾,遠遠低于你的品牌占有率,說明什么?不用猶豫,這個店要跑量,肯定是買衛生巾的堆頭、促銷衛生巾、給這個店的導購增加衛生巾產品的任務和提成嘛。
這就是第十個EXCEL模型:通過“品項占有率洼地”找到自己的主攻品項目標。
[注:本文內容,已經拍攝系列視頻課程,請加魏慶老師微信公號weiqingpeixun (微信公號搜索:魏慶培訓)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