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其實欲望本身不是罪過,人的欲望很難不滋長,人的心很難不攀緣。你可以探索,可以開創,可以志存高遠,可以堅韌不拔,甚至可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是,如果有的景色還是看不見,就只能收回你的目光;如果有的地方還是走不到,就只能收回你的腳步;如果有的東西還是夠不著,就只能收回你的雙手;如果有的欲望還是滿足不了,就只能收回你的心。
正常欲望很容易演變為貪欲。生活中,正常的欲望與貪欲并不是非黑即白,常常是黑白相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貪欲常常頂著需求的帽子招搖過市。朱熹說,“不為物欲所昏,則渾然天理矣”,“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熹的意思是,天理人欲其實只差那么一點點,正常的、合理的欲望是天理,過頭的、貪婪的欲望就是人欲了。
清初小說家錢德蒼在《解人頤》一書中對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做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由此可見,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空言。
欲望無止境是人性的弱點。唐德宗時宰相陸贄為官清廉,皇帝曾勸他道:“愛卿太過清廉了,像馬鞭靴子之類的小禮物,收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皇帝都這么說了,陸贄卻仍不以為然,認為一旦開了受賄這個口子,胃口必定越來越大;收了鞭子靴子,就想收華服裘衣;收了華服裘衣,就要開始收錢……
防微杜漸,這真是洞徹人性之語。
人生有三大欲望是最難控制的:貪名、貪利、貪情。欲望難以根除,卻可以節制。
有這樣一個寓言:在制陶作坊里,一個泥團對陶工說:“請將我做成一個小小的陶甕就好。”陶工覺得奇怪,問道:“人人都求大,為何你獨求小?”泥團說:“因為小好過大。”陶工更加迷惑:“此話怎講?”泥團答:“大器難滿,小器易盈,只要有一點點我就滿足了。”
這個泥團比大多數人清醒,更容易獲得幸福和滿足。能力比欲望多一點點,剛剛好。
話題拓展:野心;寡欲;迷失;命運
素材分析:
養心莫善于寡欲,但生活中,人們總是迷失在欲望之中。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欲望,過著無求的生活,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