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美國總統里根于1989年1月去職后,過著悠閑平靜的家庭生活。1994年10月的一天,83歲的里根見家里有根水管松動了,就準備自己修理。可是,盡管他握著管鉗用力地想要擰動水管,雙手卻不由自主地開始劇烈顫抖,怎么也使不上勁兒。夫人南希感覺不對勁兒,就帶著里根去看醫生。
醫生嚴肅地對里根說,他患了阿爾茨海默癥,并告訴他,全美國可能有400萬與他一樣的患者,而且該癥雖然經過治療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但目前尚無治愈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里根的病情稍有好轉。一天,他對南希說,他要向民眾公布自己的病情。南希對此表示憂心忡忡,可里根說:“只要公開病情能夠引起全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癥的關注,讓400萬名患者因此得到更好的治療,我個人的榮辱無關緊要。”
里根如此豁達的態度,讓南希如釋重負,于是鼓勵他說:“我支持你的決定,也相信你一定能以堅強和勇氣戰勝病魔。”
1994年11月5日,里根發表了致美國人民的一封信,公開宣布自己的病情。病情公布不到一個星期,便有人打電話追問他:“你做了兩屆總統,一直到1989年初,會不會在任時你就有了阿爾茨海默癥?”白宮也有人開始翻檢他們認為里根在任時處理不當的事件。里根對此很坦然:“我很高興他們對我任期內事情的翻檢,這樣的翻檢,會成為驅使人們尋找阿爾茨海默癥早期檢測方法的一種動力,或許會得出許多有趣的結果。”
里根病情的公布,引起了美國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癥的關注。1995年,美國成立了“阿爾茨海默癥協會”,里根也創立了“里根-南茜研究所”,專門從事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將每年獲得的1500萬美元贊助,全部用于幫助阿爾茨海默癥患者。
在與阿爾茨海默癥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后,里根以93歲高齡于2004年6月5日去世。里根去世后,他的女兒帕蒂·戴維斯寫了一本回憶錄《漫長的告別》,記錄了里根公布患病后十年間其家人的心路歷程。
她說:“父親以一顆勇敢的心,公布自己的病情并與之頑強抗爭,讓曾經對阿爾茨海默癥毫無概念的美國民眾有了認識,讓人們不再認為該病癥是一種要隱藏的、親人恥于談論的私密疾病,為數以百萬計的患者帶去了福祉。父親教會了我,沒有什么事情比勇敢更讓人堅強。一個人,一旦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就能跨越疾病的障礙,重燃漸弱的生命之火……假如死亡可以用‘美麗動人來形容,父親的死便是如此。”
話題拓展:勇敢;直面自我;偉大;態度
素材分析:
勇敢地面對自己,誠實地看待自己,擁有一顆勇敢之心的人,總會獲得人們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