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醉
揮手告別了高一高二,離情依依,背上沉甸甸的夢想,開始高三這段旅程。爭分奪秒,攀爬黑夜,只為站在白晝的肩膀上眺望遠方的一朵薔薇。作為剛結束這段旅程的旅客,我想從兩方面來談談我的學習經歷和心得體會,希望能對高三的學子們有所幫助。
第一,勤學好問,積極進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說來慚愧,在高三以前,我并不是一個勤學好問的學生。平時不喜歡和老師交流,問老師問題,向老師請教。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喜歡“私下解決”,要么在座位上翻課本和資料書自己琢磨半天,最終也許能掌握些許皮毛;要么找同學幫忙,解決燃眉之急,得出表面答案足矣。這兩種情況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但等到高三,當復習的車輪滾滾向前時,我發現有很多“似曾相識”的知識點,好像在哪里聽過見過,可到了實際運用時卻讓我無從下手。這就是老師所說的“高一高二的基礎沒有打好”,平時又患上了“疑難拖延癥”,沒有讓這些知識點真正在腦海中生根發芽。就拿我與數學來說,我們之間也曾有過短暫的消極應對,從遇到瓶頸時選擇自我放棄,相信所謂的順其自然而無所作為,到最后握手言和,惺惺相惜,共同進步。
不怕大家笑話,我平時的數學成績馬馬虎虎,六七十分是正常情況,90分及格是暫時看不到希望的愿望,甚至有時四五十分也會跳出來跟自己開玩笑。到了高三,我終于明白:有問題找老師,時間寶貴,且行且珍惜。我們的老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書,歷經多屆高三,任教經驗豐富,有時候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在老師面前就是小菜一碟,一點即通。
一開始我也很膽怯,感覺放不開,因為太長時間不主動與老師交流,有時和老師說話甚至會頭腦一片空白。但慢慢地,我開始真正融入到師生間的交流中,甚至開始享受那短暫的課間和自習課。說到學習數學的方法,很慚愧,我沒有完整的筆記本、錯題集可以供你們參考,也沒有成套的學習經驗可以給你們借鑒。
我記得在最后那段時間,我經常出入數學老師的辦公室,每次考試完,我都會主動找老師讓他給我講解試卷,試卷上那鮮紅的分數早已不是我的關注點,無論考了多少分,對我來說都還有著可以進步的空間。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次我考了數學歷史上的最低分,三十幾分,這個分數真的很恐怖,一下子把我打回了原形。
當我去找老師的時候,老師一開始很生氣,問我怎么越學越蒙。我知道,老師是在擔心我高考如果還這樣該怎么辦,他那是恨鐵不成鋼。但后來老師依然很耐心地給我分析每一道錯題,我收到的是支持,是鼓勵。出了辦公室,陽光正好,笑聲依舊。就這樣,老師在課后講了一遍,我在課上又聽了一遍,記憶更加深刻。高三的學子,請你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斗,你有一個很厲害的軍師團,他們能告訴你正確的方向,助你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另外,高三有很多練習資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學會選擇,適當放棄,抓住自己的得分點,分數是一分一分掙來的。盡量把相似的題型歸類來做,總結解題技巧和方法,熟能生巧,舉一反三。最好能給自己定個計劃,使課后復習時不至于手忙腳亂。數學并不恐怖,恐怖的是你沒有勇氣去面對慘淡的分數,沒有決心去改正犯下的錯誤,沒有信心去推翻學不好數學的定論。
第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在各種小考大考的滾滾浪潮中翻滾,我們在掌握的知識中浮浮沉沉。在高考這條路上,我們一路磕磕碰碰,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支撐我們走到終點。
關于這個我想講幾點:首先,高三的生活枯燥乏味,我們要學會自我調整,適當放松,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考了這么多次,分數有高有低,排名有前有后,不要還沒有到高考自己就先心灰意冷了,自以為猜到了開頭又猜中了結尾。
其次,考完不要滿教室地跑去和同學對答案,試題的答案是你自己寫的,就像做菜一樣,自己做的菜再怎么難吃也要全部吃下去,出了鍋上了盤就沒有后悔之說,與其抱怨懊悔說早知當初云云,還不如想辦法改正錯題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再者,高三時光不饒人,耳朵記得裝上雜音過濾器,要學會適應,學會成長。也許曾經和你玩得很好的人轉身就和你say goodbye,也許你的身邊會有一些消極的人,每當你考得好一點,就會給你潑冷水,在你信心滿滿的時候說學不學都一樣之類的話。
同學們,我們不一樣。我們還有希望,千萬不要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把青春過成七老八十的樣子,不要因為別人幾句消極的話語就忘記自己的初心。
最后,優秀的人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卻不能成為我們的借口。我們不能抱著班里成績好的人都只考了那么一點分,自己就不需要努力的心態,更不能覺得自己無論怎樣追趕都不能與優秀的人并肩同行,從而選擇自我放棄,每一天得過且過。我記得老師們常說,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棄,世界之大,一切皆有可能。優秀的人不一定一直綠燈前行,落后的人也不一定會輸在半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想借泰戈爾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紅燈”而不得不停止前進的時候,你要堅信紅久必綠。
各位旅客請注意,請抓好扶手,車輛即將到站,下一站: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