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德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300)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物流朝著智慧物流模式發展升級。智慧物流是指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智慧物流的運作需要物流信息平臺的支撐。利用平臺匯聚各種信息與資源,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高效率、低成本、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當前,佛山缺少一個區域性智慧物流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服務本地區的信息平臺,不僅能大力促進本地物流行業朝著智慧物流模式升級發展,大幅降低本地區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提高用戶滿意度,同時,物流的智慧化提升,通過服務各行各業,也必然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佛山地區相關企業、部門對信息平臺的服務需求,是智慧物流信息平臺開發建設的依據。基于集中優勢技術、資源,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原則,著眼佛山地區智慧物流發展現狀及未來需求,來研究、設計佛山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系統架構、功能模塊。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要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商流和物流信息數字化、平臺決策智能化,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和服務效率。平臺支撐倉儲、運輸等物流業務運作,提供電商、物流、產品展示交易等業務集成;提供通關、物流、金融及其它綜合服務;平臺能夠實現與海關、商檢、稅務等政府部門的數據無縫對接。
對于智慧物流公共服務平臺來說,使用者不僅包括信息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還包括物流業相關管理部門。服務供給方即提供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和增值配套服務企業,服務需求方即貨主。物流業相關管理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利用平臺進行相關領域的數據分析和決策管理。
平臺的需求分為基礎服務需求、配套服務需求和增值服務需求。
基礎服務需求包括倉儲、運輸、配送等各個服務環節,呈現出服務需求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標準化。
配套服務需求涵蓋信息查詢、服務匹配、磋商交易、支付、電子政務、物流過程跟蹤到數據統計與管理的全流程。
增值服務需求包括配送運輸路徑優化、數據挖掘分析、解決方案、決策支持等。
智慧物流信息平臺還要滿足:物流智能化、物流集成化、信息標準化、平臺服務移動化。物流智能化:平臺能夠提供過程可視、源頭可追溯、運輸路徑優化、自動化的一體化物流服務,為企業用戶和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物流集成化:實現物流設備、感知端信息數據采集、信息數據處理等技術的集成,實現信息平臺同其他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信息標準化:設定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定義,通過相應的數據接口,讓異構系統和異構數據格式之間可以進行數據交換和格式轉換。平臺服務移動化:通過智能終端設備,使用者在平臺上隨時發布需求信息和物流服務,及時查詢貨物處于物流哪個環節、處于何種狀態,實現對車輛、人員的跟蹤定位。
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的框架,以需求分析為依據,集成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信息技術,將他們嵌入到平臺之中。本文采用面向服務的架構(SOA)方法,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架構,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全面合理的服務內容。分層式的體系結構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同步開發,并能夠確保物流信息平臺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和適應性。佛山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的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它分為四大層:基礎設施層、應用服務層、智慧業務層及用戶層等。

圖1 佛山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總體架構圖
(1)基礎設施層:包括感知與網絡層和數據庫層兩個層次,它是整個信息平臺的基礎層。感知與網絡層包括感知設備和網絡設施,為平臺的運行提供軟硬件基礎。其中,電子標簽識讀、傳感器測量、圖像圖形識別、GPS跟蹤定位構成感知端的信息數據采集;由專用網絡、移動互聯、無線網絡等構成網絡傳輸端,解決物流信息的傳輸。數據庫層為應用服務層提供數據支撐,包括服務器、數據庫系統和各種應用程序。
(2)應用服務層:為使用者提供各項應用服務,包括用戶注冊登錄管理、用戶交易行為和跟蹤、運輸工具的注冊審核管理、貨物全過程跟蹤管理、交易支付結算、網上政務服務、供需信息的發布、搜索。
(3)智慧業務層:根據用戶需求,對服務進行靈活組合和編排,是智慧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系統化解決方案的直接體現。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使用方提供智能化倉儲、智能運輸與配送、供應鏈全程可追溯。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對信息深度分析處理,為用戶提供各種決策支持。
(4)用戶層:它是面向用戶的前端層。平臺用戶包括:物流企業、貨主企業、政府相關部門等;連接渠道包括:門戶網站、移動APP,客戶端等,為用戶提供服務入口。
信息平臺的基本功能是為了滿足平臺用戶的基本需求,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應包括以下基本功能模塊:
(1)平臺基本功能模塊
平臺的基本功能模塊主要為普通用戶服務,支撐一般物流業務需求。
用戶管理:提供用戶登錄與注冊服務;管理貨主、運輸從業者、企業等平臺用戶的基礎數據;支持用戶數據查詢和下載,統一管理歷史訂單和合同;統計各種交易數據,生成報表供用戶使用;依據用戶在平臺的交易數據,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
交易跟蹤管理: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對平臺積累的歷史交易數據,用戶的搜索、交易等行為和數據進行分析,確定客戶需求偏好,向客戶推送定制的服務和定向營銷,根據交易數據的異常變化,發出客戶流失預警。
車輛管理:對平臺上注冊的運輸、配送車輛進行資質審查,管理車輛基礎數據(車牌號、載重、違規記錄等);借助GPS跟蹤定位系統,實時采集和錄入車輛運行信息,跟蹤定位車輛狀態、車速、行駛路線、停車等實時狀態,提供導航服務;利用電子圍欄技術,設定車輛行駛路線,當車輛駛進或駛出規劃指定區域時,系統會收到終端發出的報警信息;平臺根據相關模型算法,提供最短最快路徑給運行車輛,達到時間最快和成本最低。
貨物管理:審核貨物真實信息,包括種類、重量、體積,確保信息真實有效。應用RFID/GPS技術,對貨物實時狀態信息進行采集并錄入,從交接、倉儲、運輸和配送全過程對貨物進行跟蹤。尤其應用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全程監控農產品的溫度、濕度,解決冷鏈中的“斷鏈”問題。
支付管理:為貨源提供競價服務,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務,支持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結算,提供安全保障。
金融服務:與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為平臺用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根據用戶信用記錄,為企業提供融資貸款、信用擔保、墊付貨款等服務,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物流金融產品。
電子政務:接入工商、稅務、交通、海關等政府部門的信息系統,為平臺用戶提供網上政務服務,開展網上審批、稅費繳納、電子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服務。
保險理賠:接入保險機構信息系統,用戶可以直接在平臺上為交易過程購買保險服務,平臺上有保險理賠服務入口,能夠為用戶提供保險理賠服務管理。
(2)智能物流特色功能模塊
平臺能夠對采集到的物流信息數據進行深度分析,運用大數據挖掘、預測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取隱藏在海量數據中有價值的信息,建立相關數學模型進行計算,輔助制定智能倉儲、智能運輸配送等決策;運用大數據預測技術對本地區經濟趨勢作出預測,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以智能運輸為例:平臺通過集成應用傳感技術、跟蹤定位、視頻監控、大數據等技術,為貨主、司機和物流企業提供全程可視、實時的運輸服務信息。利用RFID/GPS/GIS集成技術,采集貨物和車輛的實時狀態信息。借助平臺,貨主、物流企業能夠實時查詢貨物和車輛狀態;基于數據模型,平臺計算最佳運輸路徑推送給貨車司機。對危險品等特殊貨物,事先設置好車速、行駛路線等限制條件,利用沿途的傳感設施,實時監控車輛的運輸狀態,一旦車輛在速度和路線上超出限定即發出報警。
智慧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實施,應采取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實施過程中,依據平臺的運作機制和運作模式特點,結合佛山本地區物流行業實際情況,整個平臺生命周期的建設可以從建設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三個發展階段來進行。前期重點打造平臺部分核心功能,后期不斷開發特色的增值服務和配套服務功能。
建設啟動階段主要完成平臺融資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階段需要組建由政府部門、項目組和運營企業共同參與的項目團隊。政府部門為平臺的前期建設出臺相關支持性政策,同時為平臺提供部分初始啟動資金,提供建設場地。平臺建設初期,項目組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規范標準,包括開發標準、傳輸協議標準、服務接口標準等。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優先建設基礎設施層,開發平臺核心服務功能,搭建平臺基本框架。
隨著平臺的規模穩步擴大,運營管理也逐步完善。這一時期,政府已不再適宜參與平臺的各項具體運營活動,只在發展方向和平臺定位方面給予指導,做好支持性服務工作。平臺發展期的建設資金,就要通過企業自籌、社會融資、平臺盈利及相關補貼等方式開展。平臺建設期的開發任務,著重放在拓展核心增值服務和配套服務功能等收費項目。
最后階段,由富有經驗的專業企業負責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的運作和管理,實現平臺持續、有效運轉,為用戶提供高效智慧物流服務。通過平臺,政府部門有效管理物流行業,提供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各方網絡化資源,其服務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拓展,為用戶提供智能倉儲、智能運輸、供應鏈全程追溯,為企業技術應用升級提供解決方案等。通過引入金融公司、銀行、第三方監管機構等,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融資貸款、貨款墊付等。做好與其它平臺的連接,實現互聯互通,更大更廣范圍地優化資源配置。
建設智慧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與移動互聯、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深度開發平臺的智能分析與智能決策功能,挖掘并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從優化供應鏈的角度,為用戶提供智慧物流業務服務,幫助企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在這個共享的信息平臺上,相關主體能夠實現實時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使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物流一體化運作,效率得以極大提高,有力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