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太原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個城市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同樣也是保障城市經濟發展與居民生活的基礎設施。近幾年由于建設速度加快,經常出現道路工程質量下降的現象,不僅為政府和納稅人增加壓力,還威脅著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道路工程的質量控制與管理工作責任重大、工作繁重。
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管理從本質說屬于建設項目質量管理,主要是指建設項目從計劃到驗收竣工的全周期內實現質量管理與控制的過程,主要包括計劃、協調、施工、控制監督等管理工作。工程質量管理的目的是在一個有效的約束框架內,實現項目建設從成本到工程質量的一個最優化組合。通過工程質量的管理和控制實現提升工程質量、縮短工期,保證建筑單位的經濟效益等。
道路質量的管理可分為:設計的質量管理、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和控制。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主要包括項目可行性調研和報告的質量,它直接關系到施工的整體進度和質量,要對可能遇到的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進行提前謀劃,盡量避免或找到替代方案,是道路工程質量管理的基礎。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與控制也是一個系統性的管理過程,從材料采購階段的質量管理到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再到突發事件的質量管理,是道路工程質量管理的核心。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的部門以及單位眾多,同時受到時間、資金、審批等眾多方面,因此影響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眾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設計與計劃是一切建設工程的前提,只有在工程的設計和計劃階段進行科學的調研與規劃,才能夠有效避免項目建設中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只有保證計劃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及可操作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工程質量。
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涉及到眾多的管理制度與施工操作規范,這一切制度和規范是工程質量管理的要點,也是工程質量的根本保證,落實各項制度與操作規范也是工程質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
由于道路施工會對地下管網設施、電纜設備、周圍的園林設施造成影響,這就對道路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其中的各部門協調工作是規避這些不確定因素的有效手段。同時工程內各部門也要做好溝通協調工作,保證各個環節的工作銜接與質量。
工程建設中涉及到的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管理人員必須對項目的計劃、工程進展和施工設計要求以及相關工作內容熟知,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和特殊情況要及時拿出解決方案,保證項目質量管理在可控范圍內。
監理工作作為第三方的監管部門,它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僅能夠監督施工方對于設計的執行情況,也是工程質量的有效保障,同時也是工程質量管理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施工是項目工程實體形成的過程,是形成最終產品質量的重要階段。因此,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是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重點。
工程項目施工由于項目位置固定、生產流動、建筑類不一、質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體型龐大、整體性強、建設周期長、受環境影響大,所以施工質量管理比一般制造業的生產質量管理更加復雜困難。
雖然目前我國道路工程在設計時都會請專家參與,但是由于設計、管理、施工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工程質量存在偏差,或者無法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同時,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的人文、地理和經濟人文等狀況差異較大,很多設計無法落地,造成道路工程質量問題,尤其是邊遠落后地區,本身自然條件差,施工難度大,同時政府財政資金有限,無法保證道路工程按照發達地區的標準執行。
由于我國建筑市場總體環境較為復雜,且市場管理沒有完善的體系,項目承建公司為了自身利益會出現轉包的現象,甚至有多手轉包的情況,這就讓一些實力較差或者無施工資質的企業鉆了空子,導致工程質量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對于建筑施工市場的規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施工問題占目前造成道路工程質量問題的大多數,施工技術和操作規范不達標是主要問題。施工技術問題主要體現在對于路基土質和含水量的把控上,一旦這兩項技術在施工時出現問題,會大概率的導致路基沉陷和路面開裂。操作規范不達標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施工人員對于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掌握不達標,在過程和環節質量中出現偏差,造成整體工程質量的問題;同時還存在施工工人不按照施工規范來施工,依靠經驗主義,給整個工程的施工造成很大的質量隱患。
監理工作作為道路工程質量的保障,通常情況是外包給第三方機構作為監理方,沒有完善的市場管理,第三方機構有時不能很好的起到監督作用,甚至出現和施工單位串通的現象。造成監理形同虛設,監管作用缺失。
在最初設計時,政府應該對城市短期的和長期的發展進行規劃,道路工程設計必須結合城市的短期和長期規劃,同時要對地下管網、光線電纜、綠化工程等基礎設施進行考慮,盡量避開這些基礎設施,如果無法避開,應該及時與相關部門和企業進行溝通,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無法協調的問題,導致工期的延誤或者修改設計,造成不必要的質量隱患。
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道路工程的質量,所以在選擇建筑材料時必需結合施工項目的特點,選擇符合當地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的材料。建筑材料從進場到使用都必須經過質量檢測,平時對建筑材料也要定期抽查,出現保存不當或者損壞的情況,立即棄用,防止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
每一個項目都是獨立的,不可復制的,具有它獨特的特點,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選擇施工工藝時,不僅要結合項目設計,更要實地考察,了解施工現場的特點,這樣才能制定出適合的施工方案,選擇適合的施工工藝。根據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有計劃的制定每一個環節的施工設計和施工工藝,并且要嚴格按照圖紙設計施工,在遇到突發問題不得不更改設計方案時,應由多方作出評估后方能更改施工方案后,方可依照修改的施工設計來更改施工方案。
市場形成有效的監理機制,減少建筑企業和施工監理單位的操作空間,避免出現串通的現象。利用企業自查、第三方監管、社會監督等多種方式,所有環節和流程都應透明公開,確保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以免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要事先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制度和操作規范的培訓,樹立質量和安全第一的理念,時刻將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并進行演習,避免危險來臨的時候造成慌亂。同時形成適當的獎懲機制,對于質量問題零容忍,鼓勵施工人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道路工程質量。不僅如此,定期對施工人員和管理層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學習新的施工工藝,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施工水平,才是道路工程質量提升的動力。
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受多種因素制約,應該從道路工程的設計階段開始,就將工程質量作為第一參考維度,施工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進行監督和質量管理,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本文所提出的建議和措施,希望能夠對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管理帶來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