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致騫,陳新民
近年來,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在原發性肝細胞癌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中也開始應用[1]。現對60例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病人進行研究,將全身靜脈姑息性化療與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聯合XELOX方案進行比較,以探討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XELOX方案在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病人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經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治療且隨訪3年成功的60例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其原發病灶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為結直腸癌或胃癌,螺旋CT發現肝轉移病灶,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為肝轉移癌,且均接受至少3年隨訪,排除肝、腎、心、肺等器官功能異常以及存在其他器官轉移癌病人。本研究經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或近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采取計算機單盲隨機分組法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54.09±13.42)歲,年齡范圍為30~69歲,其原發癌腫瘤分期為M1期,原發腫瘤包括19例胃癌、11例結直腸癌;轉移癌臨床分期為H1期15例、H2期11例、H3期4例。觀察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3.68±13.59)歲,年齡范圍為30~69歲,其原發癌腫瘤分期為M1期,原發腫瘤包括18例胃癌、12例結直腸癌;轉移癌臨床分期為H1期14例、H2期13例、H3期3例。兩組肝轉移病人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腫瘤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接受經全身靜脈姑息性化療,具體化療方案為:第1~3天,取75 mg/m2順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批號:A1A1205021]靜脈滴注;第1~5天,取6 mg/m2羥基喜樹堿(四川三精升和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6201)靜脈滴注;第1~4天,取200 mg/m2亞葉酸鈣(江蘇恒瑞醫藥,批號:13031722)靜脈滴注;第1天,取500 mg/m25-氟尿嘧啶(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號:1111171)靜脈滴注,第2~5天,取2 000 mg/m25-氟尿嘧啶靜脈滴注。一個化療周期為21 d,共持續5~6個化療周期。觀察組接受經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XELOX方案治療,取50 mg奧沙利鉑(江蘇恒瑞醫藥,批號:13040511)灌注至原發病灶,經肝動脈向肝內灌注50 mg奧沙利鉑,并取碘油注入以進行肝動脈化療栓塞,于腹腔留置導管,再于第1天經肝動脈注入100 mg奧沙利鉑,根據病人血常規情況,可在7 d后給予病人卡培他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SH1187)口服,從第8~21天連續服用,間隔2~3周再繼續下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近期療效、中遠期療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毒副反應發生率、肝功能指標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其中,近期療效可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肝轉移病灶基本消失且肝臟未出現新發病灶即CR,肝轉移病灶面積縮小幅度至少30%且至少持續4周即PR,肝轉移病灶面積縮小但縮小幅度不足30%即SD,肝轉移病灶面積未縮小甚至增大即PD,總有效率=CR+PR[2];肝功能指標包括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GGT)、堿性磷酸酶(ALP),采集空腹靜脈血液5 mL持續離心10 min(3 500 r/min),取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生存質量評分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單項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其生存質量越好[3-5]。

2.1近期療效比較觀察組的近期總有效率為70.00%,高于對照組的4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44,P=0.037),具體數據見表1。
2.2中遠期療效比較觀察組的1年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4.593,P=0.032),而其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與對照組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數據見表2。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中遠期療效比較/例(%)
2.3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的毒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兩組毒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2.4肝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GGT、ALP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0),具體數據見表4。

表4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2.5生存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0),具體數據見表5。

表5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主要是指胃腸道惡性腫瘤發展到晚期后發生癌細胞向肝臟轉移的不良事件,是導致胃腸道惡性腫瘤病人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6-8]。胃腸道惡性腫瘤主要包括胃癌、結直腸癌等,其中,胃癌病人在晚期發生肝轉移的風險較高,而其適合接受肝切除治療的病人極少,僅占胃癌肝轉移的0.4%左右,5年存活率甚至不足10.0%,而結直腸癌病人發生肝轉移后其手術切除治療的可行性比例僅為15%,故大部分胃腸道惡性腫瘤發生肝轉移后喪失手術根治性切除的機會,其預后結局相對較差[9-11]。因此,臨床上需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進行深入研究,以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案,以盡可能延長病人生存期限。
由于大部分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病人不適合接受手術根治性切除治療,故臨床上針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多采取全身靜脈姑息性化療,通過化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病人的生存期,但其毒副作用較大,總體療效并不理想[12-14]。近年來,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在肝轉移治療中因效果較好、毒副作用相對較少而得到認可和肯定,這主要是因為經肝動脈灌注化療可使腫瘤病灶局部藥物濃度數倍提高,遠遠高于全身靜脈化療,可對腫瘤細胞予以有效殺滅,且由于肝臟是人體中的重要代謝器官,藥物灌注入肝臟可發揮顯著的首過效應,減少化療藥物進入體循環的比重,從而減少毒副反應[15-18]。而XELOX方案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肝轉移的一線化療方案,奧沙利鉑可與卡培他濱發揮顯著的協同作用,尤其是經肝動脈灌注給藥,可使化療藥物有效作用于肝轉移灶,有效殺滅腫瘤細胞。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近期總有效率、1年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的毒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GGT、ALP低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說明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XELOX方案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的臨床效果顯著,對病人肝功能的不良影響相對較輕[19-22]。
綜上所述,在胃腸道惡性腫瘤肝轉移病人中應用經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XELOX方案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近期療效,延緩其腫瘤進展,盡可能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有效改善病人存活期內的生存質量,還可有效減少毒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