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我談談清潔工大媽的事是吧?這事吧,是由我店里兩個廚師引發的,且容我慢慢道來。
我店里有兩名廚師,一個叫肥仔,一個叫阿輝。
那天肥仔給我發來一條微信,說阿輝吃里扒外,每天中午從后門拿一盒東西出去。我沒在意,心想,可能肥仔無意中聽說我快餐店準備轉型,要精減一名廚師,就來個惡人先告狀,想讓我趕走阿輝吧。但肥仔馬上又發來一個視頻,視頻真真切切地顯示阿輝手拿一個沉甸甸的飯盒從快餐店后門走出去,回來時兩手空空。
我不動聲色,準備調查清楚再說。
但第二天一大早阿輝就來請假,說他母親病了,要回老家看看。
我想,一定是阿輝知道肥仔告了狀,我這里已經掌握了他的“惡行”,與其被炒魷魚,不如自己知趣而退吧。既如此,我也既往不咎。小偷小摸而已,至多就是用飯盒帶些雞鴨魚肉出去,于我也不是多大的損失。我說:“那我就把工資結清給你吧,外加一個月工資。”
阿輝似乎有些意外:“老板您這是要炒我魷魚?”
我說:“我這店正打算轉型,一個廚師就夠了,你先放心回去休息一段時間,有更合適的你也可以另謀高就。”心想:這家伙,我都沒追究你,給你個臺階還不知道順坡下驢。
阿輝心事重重地走了。四五個小時后,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到家了。
我沒回應。十多分鐘后,他又發了一條微信:老板,有一件事我忘記跟您交代了,店外有一個清潔工大媽,每天從家里帶飯來工作,以前每天都是我幫她拿進來加熱的,現我不在,請您幫她熱一下。
我一驚,回想起肥仔發的那個視頻,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走出店外,確實找到了一位坐在路邊休息的清潔工大媽。我問她,是不是有一個瘦瘦的小伙子每天幫她熱飯?
“是的是的,”大媽說,“每天我一來,他就幫我把飯盒拿進去,中午熱好了就送來給我吃。只是今天沒看見他。可能太忙了。”
我又問:“還有一位胖廚師您認識嗎?”
“認識認識,有時候是胖廚師幫我拿去熱。兩個都是好人。”大媽豎起大拇指。
一切都明白了。肥仔的心思果然如我所料,發給我的視頻是斷章取義。我準備好好扁他一頓。
這時我的手機又響了一聲,我低頭一看。阿輝又發來幾個字:我看到我媽才想起她來的,我媽也是清潔工。
我就對大媽說:“我是這家店的老板,以后您不用帶飯盒來了。中午飯您在我店里吃,不用錢。走,現在就去吃飯。”
大媽就說:“這,這怎么好意思呢?”
我說:“沒事沒事,如果您覺得不好,您就把我門口掃干凈一點,這樣總可以了吧?”
然后我就給阿輝發了一條微信:事辦好了就盡快回,我忙不過來。
從那天開始,清潔工大媽每天中午的飯我就包了。
作者簡介:賴海石,系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2018年起在國家級、省級純文學刊物發表作品。作品散見于《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羊城晚報》《企業家日報》《檢察日報》等。
(責任編輯 張云逸)
編后語:
由兩名廚師肥仔和阿輝引發的一件小事,觸動了快餐店老板敏感的神經。究竟是誰在“吃里扒外”,誰是那個說謊的人?老板一定要調查個水落石出,于是找到了事件相關人員——一位清潔工大媽。結局是溫馨的,老板不僅沒有辭退阿輝,還將這份溫暖傳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