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對于促進社會發展,推動和諧社會作用日益凸顯,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成為新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群眾文化 輔導 作用 意義
這些年,甘肅省高臺縣群眾文化進入了蓬勃的發展時期,在促進全縣文化建設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臺,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依托全縣1個文化館、9個鄉鎮文化中心、1個圖書館,以及體育場、體育館、紀念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影劇院等近20個群眾文化陣地,以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為抓手,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開展了許多形態各異、特色鮮明、適合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群眾文化活動。高臺縣群文工作者這幾年相繼開展了逾千場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如舉辦大湖灣旅游藝術節、秦腔大賽、青春中國參與賽、新年音樂會、春節晚會、龍舟比賽、廣場舞比賽等群眾文化活動,進行“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建設、開辦藝術培訓學校等,促進了高臺縣文化建設的同步發展,同時也再次驗證了文明、健康、有益的社區文化活動,的確是縣域文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一、群文隊伍現狀
(一)群文從業人員現狀
就高臺縣文化館現狀而言,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后備力量不足是阻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高臺縣文化館的從業人員處于一個兩極分化的態勢。一方面,許多有著較高專業技能,并在群文戰線上有著豐富經驗的群文干部都已接近退休年齡,而他們的知識也需要更新;另一方面,年輕的群眾文化人才缺乏,難以引進。
(二)基層文藝團隊現狀
業余藝術團隊建設是社區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臺縣文化館這幾年一直將基層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特別是在“下基層”文化活動的推動下,各社區對業余團隊的建設也傾注了很多的熱情。多年來,在高臺縣各鄉鎮、社區建立了不少基層文藝隊伍,并與縣文化館保持了長期的輔導與合作關系,這些基層隊伍為縣內各類演出提供了節目源,豐富了高臺群眾文化演出的舞臺。如在“百姓大舞臺”展演中,全縣有34個藝術團隊參加展演,各鄉鎮都建立了自己的藝術團隊;城關鎮建立了10支藝術團隊,包括合唱、舞蹈、戲曲、腰鼓、廣場舞等各個藝術門類,這些業余藝術團隊常年活躍在基層,因地制宜,穩步發展,深受廣大居民的喜愛,成為不掛牌的藝術教育和藝術活動的大學校。但是,這些基層文藝隊伍仍然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目前,縣文化館還沒能建立一支能夠在全縣產生較大影響的,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基層文藝隊伍,因此參賽能力尚顯不足。
二、以人為本,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面對社區文化活動參與人群的年齡跨度大、知識層次差別大、接受藝術指導人群高學歷的發展傾向,輔導門類實行多樣化。從傳統的藝術門類逐步擴展到用現代手段表現的藝術,如電腦圖像制作、流行音樂等,文化館在組建群眾文化輔導隊伍時,一是要選擇緊跟時代發展、善于學習、思維清晰和有較強組織能力、一專多能,并具有輔導普及與提高雙重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因此,迅速改變隊伍現狀,提高群文干部素質,建立一支適應時代要求的群文從業人員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尤其是年輕的群文干部,要多為他們提供培訓、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及早地成熟起來,成為專業素質高、組織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的群文戰線上的合格人才。二是要采取各種積極措施,大力引進年輕化、知識化、熱愛群文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隊伍中來,這樣文化館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出一條管理領先、人才取勝之路。此外,還要結合節假日,群眾文化活動最活躍之機,有計劃地向社區藝術團隊推廣一批自創的優秀節目,提高社區藝術團隊的創作、表演水平。同時,要加強調查研究,抓住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取向熱點及不同社區的特點、長項和文化館的人才優勢,將幾方面有機結合起來,策劃全縣性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將日常培訓、輔導的成果展示出來,不斷調動群眾文藝愛好者向高層次文藝追求的積極性,保證日常培訓、輔導工作持續發展。此外,也可以通過此舉選拔、培訓有較強實力的,在全縣具有一定影響的特色隊伍,出精品,創品牌。
三、結語
在新時期,文化館必須加強群文從業人員的培養、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公共文化館事業的職能意識,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堅持文化館“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堅持文化館在社區文化中的主導地位,以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輔導、創作、研究為主業。只有這樣,我們的群眾文化事業才能夠更加持久、穩定、蓬勃地發展,更有力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程繼權.文化館開展群文輔導工作的幾點思考[J].參花,2017(07).
[2]王國維.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思考[J].文化研究,2016(06).
(作者簡介:萬有文,男,本科,甘肅省高臺縣文化館,中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