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勇
黑龍江省林口縣境內有一條以滿語命名的河流——烏斯渾河,其含義是“兇狠暴烈的河流”。七十多年前抗日戰爭時期,就是在這條兇狠暴烈的河下游發生了一幕真實而悲壯的英雄故事。
一九三八年深秋的一天清晨,八名抗聯女戰士為掩護部隊轉移頑強抗擊日寇,她們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寧死不降,毅然投入洶涌的烏斯渾河。八女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抗聯部隊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鞭策著抗聯將士們奮勇殺敵。繼而傳遍中華大地,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誓與日寇決戰到底的雄心和斗志。
抗戰勝利后,八位女烈士的英雄形象或被寫成紀實文學,或被搬上銀幕熒屏,或被改編成戲劇,抑或被創作成連環畫等等,傳頌至今,激勵后人。八女精神,永放光芒,輝映千秋。
我總想能有機會瞻仰八女英烈殉難地。我多年的愿望終于在二〇一七年清明節前夕如愿以償。
那天,我們到達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村西北小關門嘴子山麓的烏斯渾河畔——八女投河遺址,已是下午三點多鐘。此處河水變窄了,水面現有十余米寬。百米寬的河兩邊裸露著大片河床,形成大片草甸子,干枯的雜草在寒風中瑟瑟作響,似在哀鳴。從裸露的河床依然感受到當年洶涌肆虐的河水。我們乘車緩緩駛過橋面慢慢馳入停車場,下車迎面巍然聳立著八女英雄紀念碑,上面鐫刻著抗聯老戰士、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題寫的“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個遒勁老辣的行書大字熠熠生輝。紀念碑等建筑背依蒼翠的山巒,面朝悠悠的烏斯渾河,河水流向遠方,注入牡丹江。
我們邁著沉重的腳步,登上臺階越過廣場徐徐來到紀念碑前,碑前并排安放著八尊女戰士半身雕塑,她們深邃的目光炯炯凝視著悠悠的烏斯渾河及曾經浴血奮戰過的蒼茫大地。我們彎下腰面對紀念碑及英雄塑像深深鞠了三個躬,表示對八女英烈的哀悼和深切緬懷。
紀念碑的右側是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和刻有國家領導人及各界名流為八女英烈題詞的碑廊。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紀念館。紀念館里為我們展現了東北抗聯史實,分為蒙塵歲月、抗日烽火、八女投江、日寇罪證、迎來曙光和英名永存六個部分。以圖片、文獻、實物和蠟像展示配以聲、光、電、情景模擬等布展手段,突出體現八位女英雄勇敢、悲壯、永生的主題,從多角度、多層面、立體式展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日本侵略者在刁翎地區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周保中、趙尚志、李兆麟、李延祿等一大批抗日將領帶領刁翎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涌現出八女英烈等無數民族英雄,最后取得了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我們一行參觀者無不為抗日英雄的民族精神所深深震撼和感染。
參觀完紀念館和碑廊,我又懷著敬仰的心情來到八女投河殉難地,默默眺望著對面的柞木崗子山,眼前幻化出當年激烈的戰斗場景。
那是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九日傍晚時分,西征歸來的抗聯五軍一師所剩的百余人和婦女團的八名戰士到達柞木崗山下烏斯渾河西岸,打算從此渡河去找尋抗聯二路軍總部。黑龍江的深秋,夕陽的萬道霞光灑在色彩斑斕的“五花山”上,勾畫出一道道絢麗的秋色美景。抗聯將士們看到如花的國土正遭受日本法西斯的肆意蹂躪,城鄉凋敝,生靈涂炭,百姓無家可歸,個個心中無比悲憤,誓與日寇血戰到底。
就在幾天前,連降秋雨。此時烏斯渾河河水暴漲,足有百余米寬,洶涌的波濤翻騰著巨浪,似猛獸一樣怒吼著滾滾北去。深秋的河水滲著寒氣,渡船又全被日軍控制。戰士們只好露營在烏斯渾河西岸柞木崗山下老道溝草甸子的柳毛叢里,準備翌日渡河。夜幕徐徐降臨,一股股寒氣直往戰士們那濕漉漉的破爛的衣縫、衣袖、褲管里鉆,只要一停下來就凍得渾身瑟瑟發抖。再加上長時間疲勞奔波,戰士們又冷又餓,就紛紛從山上砍下半干的枯樹枝來,生起了十多堆篝火來做飯取暖。那篝火宛若在夜空中靜悄悄閃爍著光芒的星星。然而這閃爍的光芒卻被一個可怕的幽靈給盯上了。一個特務無意中發現了野外的篝火,判斷有抗聯戰士露營。遂向日本守備隊告密,連夜領著千余名鬼子來圍攻抗聯部隊。他們一時搞不清抗聯部隊的底細,未敢輕舉妄動,只得像一群幽靈潛伏在抗聯部隊周圍,等候天亮窺探究竟,再進行襲擊。二十日黎明時分,部隊首長決定派一名男參謀帶領與他們相隔一段距離宿營的婦女團八名女戰士先行過河。遼闊水面卷著洶涌浪濤,拍打著兩岸。裊裊的水汽像硝煙一樣在寬闊的河谷飄蕩著,幾只松鴨從戰士頭上飛過,發出幾聲哇哇的短促而沉悶的叫聲,掠過河谷飛向對面山崗的叢林里。會泅水的金參謀先行下河探路,以便引導女戰士渡河。正當金參謀游到河東岸時,突然,宿營地東南方向槍聲大作,日本鬼子開始發動瘋狂的攻擊,抗聯部隊只好邊還擊邊向西邊柞木崗子密林中撤退,鬼子們卻像瘋狗一樣緊緊咬住后撤的抗聯部隊不放。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牽制日本鬼子、掩護部隊突圍、保存革命力量,是八名女戰士的一致想法和首要任務。她們放棄渡河的念頭,立即分成幾個小組,隱蔽在柳條后面,朝敵人后背猛烈開火。大批日寇被迫放棄追擊抗聯部隊,兇猛反撲過來。一陣激烈的戰斗打響,機智勇敢的女戰士憑借柳條叢作掩護堅持與敵人周旋,打得敵人魂飛魄散。最后,打完子彈的八個女戰士一邊后退,一邊商量對策。前面有蜂擁而來兇殘的小鬼子們,身后是水流湍急冰冷徹骨的烏斯渾河。日本鬼子嘰哩哇啦地喊道:“姑娘的,快投降吧!抓活的!”面目猙獰的鬼子們端著寒光閃閃的刺刀節節逼近女戰士,妄想活捉她們。突然,女戰士們為圓滿完成任務哈哈大笑起來,冷冷地回答道:“小鬼子們,有能耐下來呀!你們上當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一連串的笑聲猶如巨雷轟鳴,在山谷間回蕩、回蕩……這是無畏的笑聲,它讓鬼子毛骨悚然,膽戰心驚;這是英魂的笑聲,它讓革命者熱血僨張,斗志昂揚!日本鬼子慌了,被弄得莫名其妙,一個個嚇得東張西望,提心吊膽,以為中了埋伏。等小鬼子們緩過神來,知道被姑娘們愚弄了,氣得肺都炸開了,連忙開槍狂掃亂射。
“時窮節乃見 。”在中華民族歷次抗擊外來侵略戰爭、捍衛本民族利益和尊嚴的過程中,涌現了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鄧世昌等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他們的精神共同構筑起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八名女戰士正是這樣的民族英雄。“寧死不做日寇俘虜!”姑娘們緊緊地挽著手,帶著同仇敵愾的目光篤定向著滾滾而又冰冷的烏斯渾河深處走去、走去……這悲壯的一幕化成永恒的中華民族英雄雕塑。國難當頭,她們用柔弱的臂膀擎起中華民族重任,歷史才永遠銘記她們,人們才倍加緬懷她們。她們是抗聯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云,副小隊長楊桂珍,班長胡秀芝,戰士郭桂琴、李鳳善、王惠民和四軍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這八個女英雄中冷云最大,二十二歲,王惠民最小,年僅十三歲。八個如花般妙齡的姑娘呀,如果沒有日本法西斯發動慘絕人寰的侵略,她們本該團聚在親人身邊享受融融的愛意,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為了消滅日寇,保衛美麗的家園,讓中華兒女都過上獨立自由、和平民主的幸福生活,八位姑娘毅然決然與日寇血戰到底,英雄魂魄氣壯山河,凝聚成八女精神,成為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成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源泉。八女精神彰顯著中華兒女保家衛國、不怕犧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強大民族主義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和力量,中華民族會在世界綻放和平、自由、富強、美麗的蓬勃生機和活力。
此刻,太陽的光輝斜照在烏斯渾河上,迸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這光芒凝聚成八女英烈碧血丹心鑄就的民族之魂,輝映著中華大地,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自立自強,奮力建設人類和平、幸福而美好的大家園。
編后語:
在黑龍江省林口縣境內有一條以滿語命名的河流——烏斯渾河。一九三八年,洶涌奔騰的烏斯渾河曾見證了八名抗聯女戰士為掩護部隊轉移與日寇血戰到底,最終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今天,在烏斯渾河畔,作者在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尋訪歷史,深切緬懷英烈。歷史不容我們忘記,中華民族曾在當年的蒙塵歲月飽受磨難;今天的我們應時刻謹記,唯有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