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溥心畬的山水畫及其地位在很多藝術史論書籍上沒有涉及,但當我們現(xiàn)在去追撫20世紀中國山水畫史時,溥心畬或者溥儒這個名字卻是無法回避的,因為從現(xiàn)在對溥心畬畫作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溥心畬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文人畫家。本文所研究的就是溥心畬山水畫的成就及其影響。溥心畬是20世紀山水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20世紀的中國畫基本處于畫史中的低谷,急需變革。很多山水畫者在中外結合中尋求變革,然而溥心畬卻是在傳統(tǒng)中求變,并一直保留傳統(tǒng)文人畫情懷。
關鍵詞:溥心畬 山水畫 三絕 以書入畫
溥心畬原名愛新覺羅·溥儒,號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溥心畬作為皇室后裔,自幼受到皇家傳統(tǒng)私塾教育的浸潤,4到10歲期間開始學習書法、五言詩句、七言絕句,之后又學習律詩、古詩,飽讀四書五經。溥心畬的書法和繪畫一樣,都是從臨碑摹帖開始的,中期得益于永光和尚的永光體、唐宋元的行草書的影響,他對孫過庭、趙孟頫、米芾等歷史書法名人的書體都下過苦功。關于詩文方面,溥心畬自己曾說過:“能題詩,才能寫出自己的胸襟,表達作者的感受。”12歲的溥心畬就曾以一首詩《題隨園子不語》在京師初露鋒芒,之后更是以“舊王孫”的姿態(tài)現(xiàn)身于京師詩壇。他的這種文化素養(yǎng)為之后山水畫風格的形成做了鋪墊。
溥心畬的山水畫是充滿才氣的文人畫,他的山水畫線條挺直,剛中帶韌,筆力厚重、墨色雋秀清雅。畫面透出濃郁的文人雅氣,意境幽遠、安靜、恬淡、輕柔,充滿了一股魏晉名士的淡逸超脫之風。在溥心畬的山水畫作中,我們依然可以領略到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藝術境界,溥心畬的書法素養(yǎng)、詩詞底蘊深厚,這個“舊王孫”的繪畫走的是自學自悟、自悟自得、手追心模的道路,他山水畫的成就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他的“三絕”之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在他的山水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詩、書、畫三者相得益彰,作畫必詩,詩畫相符,寫景寓情。溥心畬在自述中提過其開始作畫是隱居在北京西山郊區(qū)時,剛開始作畫時學習“四王”,后感覺“四王”的畫作少含蓄,偏鋒比較多,又學習董源、巨然、馬遠、夏圭、劉松年等人的畫作,開始用篆籀之筆作畫,畫風古厚多樣,多元華美。
一、早期師法馬夏
溥心畬早期的山水畫,多為臨摹宋人山水,溥心畬為皇室,家藏宋人山水真跡眾多,宋人的山水畫多表現(xiàn)的是北方的景色,山水畫偏重于線條筆力注重形理。馬遠、夏圭的這種邊角之景也更符合詩的意境。馬遠的畫作以大斧劈皴加水墨皴,石頭方硬,枝葉夾筆。夏圭的山水和馬遠比更喜歡用云煙,墨中水更多,因而畫面雋爽有致。如果只對山水中的一景一物有感觸,卻用巍峨的全景去表現(xiàn),不能得其法。溥心畬山水畫作在北京的首次展覽就引起轟動,當時北京畫壇的山水畫多是“四王”面目,北宗山水風格沉寂了好幾百年,人們早已形成審美疲勞。溥心畬的畫一出手,儼然馬夏,必然在舊京的畫壇引起轟動。其中一幅《杜甫詩意》絹本扇面,石頭中鋒用筆,中間夾雜斧劈皴,雖然技法簡單,但形成的石面完整,兩邊松木呼應,留白深遠,很顯然是受馬遠風格的影響。
二、中期古厚多樣
馬夏的山水多秀潤但雄偉不足,元明的山水更講求筆力,溥心畬后來的山水畫亦有所改變,不再拘泥于馬夏的邊角之風,而轉向王蒙。王蒙也是能詩善文,也是以董源、巨然的山水畫為宗,而后自成面目。溥心畬的山水畫走的是同樣的道路,畫面稠密,布局多是重山復水,山頂用墨點林巒郁茂蒼茫的氣氛,畫面厚重。溥心畬中期的一些作品,如《湘帆圖》《秋光萬里》《小溪秋色》等,都不再去表現(xiàn)山勢的奇巧險峻,而轉向了山勢雄強,山頂密林成行蒼茫厚重的感覺。這一時期溥心畬的繪畫題材也變得更加寬泛,雪景山水、臺閣界畫也融入其中,張大千曾佩服地說:“并世畫雪景,當以溥王孫為第一。”
三、晚期多元華美
溥心畬的晚年生活基本在臺灣度過,這一時期他的山水畫博采眾長,風格多變,這一時期也是溥心畬繪畫藝術生涯中的高峰期,沒骨山水、青綠山水、馬夏邊角、界畫等多種風格集于一身,多元而華美。
溥心畬晚期的沒骨山水,山石不再用筆墨勾勒,完全用色墨勾染,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沒骨山水》一畫中,就是用花青、赭石直接勾染山體,以表現(xiàn)日暮夕照或者秋林山色的感覺,畫中的題詩也剛好印證了這點。
溥心畬所處的時代和當今相比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中國畫的發(fā)展都處在一個求變的時期。然而當今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越來越注重形式感,離傳統(tǒng)的藝術精神越來越遠。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變革不是憑空出生,也不是簡單產生,而是要靠文化的積淀來提升,創(chuàng)作作品的頑強生命力需要傳統(tǒng)文化的養(yǎng)分作為依托。
參考文獻:
[1]陳傳席.畫壇點將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
[2]孫旭光.恭王府與溥心畬[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
[3]溥儒.寒玉堂詩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裴彬琦,男,曲阜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