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新香


【摘要】我校屬于國家基礎薄弱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狀態,他們的教研能力比較弱,還是慣用老式的應試升學的教學方法,導致存在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為改變現狀,我校數學組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建構動態課堂,創新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探究模式;農村小學數學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不斷融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革,為數學課堂注入了不少新鮮的活力。然而,我校屬于國家基礎薄弱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狀態,他們的教研能力比較弱,還是慣用老式的應試升學的教學方法,存在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抑制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我校數學組經過研究與實踐,認為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以優化課堂,建構動態課堂,即集視頻、音頻、網絡平臺為一體的信息技術課堂,能有效地引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讓小學數學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一、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第一,一直以來,高考的指揮棒沒有改變,因此素質教育無法實現。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都是圍繞課堂知識和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認為只有多練才能學好,使得學生的學習都是機械、重復的較多。這樣機械抄記、題海戰術的應試教育,既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身心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二,學校的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第三,數學練習題沒有根據知識點來系統設計,大部分都是機械地重復,導致學生無法在練習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結構,也無法達到鞏固理解本節課基本概念、法則的目的。
第四,學習環境“一刀切”。因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各不同,以及學生自身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若對所有學生的要求都一樣,就會導致出現一些學生“吃不飽”而另一些學生“吃不了”的不良現象。長期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因而學生只能機械地學習。
第五,忽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新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而大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過于重視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是為了鞏固所學而讓學生簡單地模仿和機械地重復,造成學生一遇到新題型時就束手無策。
二、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探究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边@就道出了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重要性。合作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多種合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彼此配合。要解決問題,實現共同進步,就要通過“牽手”來達到目標。
例如教學“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是不是360度”這一問題,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如下合作學習情境。
師:我們這一節課就來分組證明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是不是360度,怎樣證明呢?
多媒體出示要求:
(1)六人為一個小組,討論制訂計劃,組長做好分工;
(2)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合作探究;
(3)填寫好實驗表格,并做好分析。
表1
方法 探究的過程 得到的結果
(4)討論結束,師生總結,多媒體出示結果。
表2
方法 探究的過程 得到的結果
①測量法 用量角器量出4個角的度數,把4個角的度數加起來 360度
②剪拼法 剪下4個角,把4個角拼成1個周角 360度
③分割法 將1個四邊形分割成2個三角形 360度
數學課堂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撐,教學模式更易于被學生接受,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有助于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課程改革之后,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功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給學生多提供一些主動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和學以致用的機會??偸遣捎脝我坏慕虒W形式容易令學生厭煩,可根據所教的內容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靈活多樣的自主化的聲像練習,讓學生在自我設計、實踐、解答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如學習“角”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個角的形成的微視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再讓學生用自己做的角,和同桌一起,一個說,一個做,全員參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角的形成原理和特性。再如“連續自然數1至100相加”是四年級數學的一道加法題,值得學生探究。傳統的黑板板演方式很難激起學生的探究意識,只會造成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如果采用信息技術設計,動畫跳出一組組好朋友“1和99”“2和88”……學生會很快地掌握規律,并探究出巧妙的解題方法。最后教師再用手機拍照,把學生的作品投放到屏幕上,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愿望。
(三)利用信息技術,讓數學回歸現實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當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數學回歸現實生活。如在學習“8的乘法”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這樣的微視頻:“過節送禮,媽媽買了6箱蘋果,每箱裝8千克,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千克的蘋果?”在聲像促動下,學生看到了這似乎就是自己現實生活的影子,生活中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還真是不少,得認真學習、探究才行。一個小小的微視頻就能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漸漸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總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進。只要我們巧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讓課堂靈動起來,相信數學課堂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