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提
碩士畢業前,我也為了究竟是留在學校搞科研還是直接就業苦惱過一段時間,找過幾個實習工作,也做了不少項目,再三權衡之后,覺得我還是更喜歡在公司做算法。因為公司的目標很明確——做出真正有用的東西,比起做科研、發表論文來說更加貼近現實,感覺更能看到自己創造的價值。于是我來到現在這家公司,做機器人算法。
機器人算法的方向非常廣,不同公司不同崗位側重不同,但總體逃不開建模、規劃、控制幾大塊。雖然不要求掌握所有方向的知識,但了解得越多越好,因為目前國內很多工業機器人公司規模有限,一個算法工程師不可能只負責寫算法,通常要求同時具備理論分析、建模、推導、做仿真和編程的能力。而且在具體寫算法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用到其他方向的知識,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理論上來說,我每天要做的就是分析工程需求、做理論分析、制定方案,然后再建模型、推導公式、做仿真,最后再編程、做調試和驗證實施。看上去一氣呵成,然而現實往往不會這么順利。
仿真、編程和驗證都是容易卡殼的環節,經常會發現實際結果跟仿真做出來不一樣,這個時候就得花大量時間去翻論文、查技術手冊、做調研,一遍遍地重新敲代碼,直到實際效果通過。也偶爾會遇到修完一個bug,又搞出來兩個新bug的情況。每次遇到棘手的問題,頭發都能揪掉好多,還得應付項目經理頻繁的進度檢查,我現在也開始為自己的發際線發愁了。
除了做好技術層面的工作,懂得更好地給客戶展示方案也很重要。很多客戶并不是專業人士,純技術方面的東西他們可能會看不懂,公司的前輩跟我傳授的經驗就是——搞好可視化操作。
所謂的“可視化操作”,用“人話”來說就是圖片展示和PPT。每次拿到項目之后,要先把客戶需求分解成各項功能,根據要求設計好方案,然后通過圖片和PPT,更直觀地把效果呈現給客戶。知道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成果,不僅能減少無效溝通,還能獲得準確的反饋,提升團隊整體效率。
我目前所在的是一個創業公司,規模不算大,不像大型外企那樣,有完善的研發管理體系和細致的分工。忙不過來的時候,一個人得身兼數職,什么活都干一點。但反過來說,這也極大地提升了我的學習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只要我愿意,可以接觸到我想學習的任何東西,技術發展的路徑也更多元化。
這個領域的發展速度非???,如果僅僅埋頭工作,閉門造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新技術淘汰。所以工作之余我會專門安排時間翻論文、看專業期刊和會議,不斷吸收新知識,避免被淘汰的同時,也順帶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
如果你想要做機器人工程師,可以多在招聘網站上找找自己心儀的領域和公司,然后對照著崗位的要求,在大學期間抓緊提升自己。只有你的準備足夠充分,才有可能進入這個“全速前進”的行業,獲得令人心動的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