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
大一剛入學時,看著密密麻麻的課表,我開始對自己的專業產生疑問:我到底學的是數學專業,還是金融專業?
金融是一個與數字深度打交道的學科,學校為了讓我們保持對數字的敏感,大一沒有給我們安排任何金融專業課,而是先讓我們在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概率論的海洋里撲騰一年。
數學課會讓無數數學苦手痛哭流涕(甚至有的同學到大四都沒有通過數學專業考試,無法畢業),不過學好數學也是為之后的金融專業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大二,我看著自己密密麻麻的課表,又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疑問:我到底是經濟專業還是金融專業?
大二的課表上充滿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信息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等五花八門的經濟學課程。因為只有了解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金融人才。
經濟學與數學的聯系也非常深,動不動就要解一個巨大的方程組,這時大一的數學功底就派上了用場,也讓不喜歡數學的人又瘋狂痛哭流涕。
前兩年打完了基礎,第三年的學習就順暢了許多。金融學的知識非常具有實用性,于我而言,學起來輕松快樂。
公司金融學告訴你,如何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來給股票估值,學完會覺得自己是“巴菲特第一”
貨幣銀行學告訴你,錢是如何從中央銀行開始流動,一層一層流到你的手里,再從你的手里一點一點流出去,學完之后你就可以高深莫測地和七大姑八大姨說:“央行的水龍頭又打開了,咱們家門口那個小區房價肯定又要漲”,聽得大家不明覺厲一起給你鼓掌。
投資學告訴你,如何平衡好風險和收益,如何構建一個完美的投資組合,學完會覺得自己可以管理十個億,恩,這個想法可能是有一點膨脹;你還可以在給家人分析如何理財投資時,時不時蹦出幾個“尾部風險”“夏普比率”等高端大氣的專業詞,讓老爸老媽覺得你的書沒白讀。
金融專業課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每一門課都與現實高度結合,相對于大一大二的數學和經濟學課程簡單且有趣很多。也是在這個時候,學有余力的我選擇了出去實習,見識下真正的金融業。
大三大四我一共接了四份實習,接觸到了咨詢、券商研究所這兩個行業。這里就要說一下一線城市的好處了,實習崗位非常多。如果想要學習金融的話,一定要選一線城市,例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這種“財經雙非”可能就要比外地985、211在就業上的優勢大,因為畢業簡歷會被實習經歷填滿,這都是找工作時的競爭砝碼。
另外,我在大學期間考下了CFA一級和證券從業資格證,并且學習了CPA相關的內容。可能大家都已經聽過這些金融相關的證書,在找工作的時候把這些證書放到HR面前是非常加分的。
大四時,我拒絕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offer,選擇去深造。金融專業的核心崗位(比如投資銀行)現在基本都要求重點大學的碩士學歷,本科畢業基本只能去銀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保險等行業。所以想要在金融方面有所成就的同學,一入學就要做好讀研的準備,有些同學甚至從大一剛入學就準備考研。
金融專業的出路也較體面。但好的崗位競爭非常激烈,對學校層次、本科成績、實習經歷、從業證書等等要求都很高。不管你是想做一個衣食無憂的白領,還是有志于在資本市場乘風破浪,報考金融專業都是一個終南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