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多利亞
今年高考后,榜姐(@搞笑微博排行榜)發了一條微博——評論留下你想了解的學校或專業,知情的人來介紹一下。這條微博目前已經有16.6萬條評論,咨詢我們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那條評論,沖上了熱評第七的位置,這讓我很意外。
難道,我們這個寶藏專業終于要被發現了?
其實當初我在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上發現這個專業的時候,它還沒有像現在一樣被媒體推崇、被大眾認可,我不了解這個專業,只是因為未來想進入傳媒行業,剛好看著這個專業名挺有意思,懵懵懂懂選了這個專業。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相對于傳統的新聞專業來看,學得更廣,既會學新聞學知識,還會學廣告、廣電、營銷等相關知識,我想,這可能與新媒體廣而雜的特性有關吧。同時,這個專業還對學生的文字水平有一定要求,畢竟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
大一是打基礎期,會學習很多理論知識,到了大二,才開始正式接觸技術和實踐課。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大一就先自學技術,這樣大二的時候會比其他人走得更快。
我們專業的主要課程有攝像藝術與技術、非線性編輯、PhotoshoD圖像處理、設計色彩等,課程特色上,還是以實踐課為主,老師講完理論知識后,常會讓我們出去拍視頻和照片,偶爾還會安排遠一點的采風活動。
出去外拍時,通常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拍攝一部作品,也并不是拍完后就完事兒了,不然Adobe套餐哪里有用武之地?剪輯很重要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平安夜,為了趕在老師要求的截稿日前交出微電影,其他人正和女朋友浪漫過節時,我們小組八個人,避開宿管阿姨,偷偷摸摸跑出了宿舍,找了一家家庭影院通宵剪片子。當時很累也很困,但看到完整的作品出來后,我們由衷感到滿足和快樂。
這個專業很看重實踐能力,所以想要專業素養過硬,不僅要多拍多剪,還可以開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加入學校的記者站或者在公眾號運營工作室里兼職,一定要多積累經驗。
我個人覺得,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形勢很樂觀。如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傳統媒體也紛紛開始謀求轉型,新媒體已然成為大勢。這種趨勢下,新媒體相關崗位的需求也變得更多,不僅傳媒行業有需求,政務有新媒體窗口,企業有新媒體窗口,高校也有新媒體窗口……
就我身邊的例子來說,有學姐在大三就簽約了安徽衛視旗下的文創公司,有學長去了全國頂尖的4A廣告公司,還有學長自己在北京開工作室,接到了為北京冬奧會拍攝宣傳片的單子。如果專業能力不突出,即便是憑借大學所學的最基本的攝影知識和修圖技術,也可以做約拍攝影師或開辦攝影工作室來養活自己。
雖然選擇網媒=飲食和睡眠不規律,成為網媒人=24小時只要有熱點隨時進入工作狀態,但選擇這個專業,你會站在時代最前沿,接觸到最新訊息,成為整條街最靚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