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目前,自主招生尚處于轉換調整期,家長和考生要關注政策的變化趨勢,但自主招生收緊是大勢所趨,新高考背景下建議要更加關注綜合評價錄取。
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高校自主改革試點于2003年啟動,主要招生對象是具有學科特長,以及全面發展且具有創新潛質的考生。通俗來講,就是“偏才”“怪才”,為他們開辟了一條通向理想高校的特殊通道。
從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試統一安排在高考后進行。獲得自主招生降分資格的考生,在高考錄取時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以便他們錄取到適合發揮其特長的高校和專業。不過,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自招降分政策,具體的優惠降分情況詳見報考學校當年的招生簡章。2019年政策收緊后,大部分高校都把降分資格掌握在模擬投檔線下20分,也保留對于特別優秀考生的降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政策,但名額可能相對較少。
從2019年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按照國家要求,基本統一為五大學科奧賽(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省級一等獎以上,及三大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創類比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其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獲獎)的國家級獎項,但也有部分高校保留對于教育部公示的29項大賽及其他條件的認可。
同時,部分高校設置了一些特殊的跟學校辦學學科特色相關的要求,比如武漢大學除五大學科奧賽省級一等獎以上要求外,又提出“在思想政治和學生活動等方面表現突出、綜合素質全面、組織協調能力強,高中階段獲得過地市級以上(含)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團組織的表彰,且有志于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文史類考生”。此外,還有些學校保留了除以上“硬”獎項的條件,比如中國傳媒大學明確對教育部公示的大賽表示認可,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蘇州大學等也都保留了一些文科競賽的認可。
不過,總體來說,自招政策的收緊,直接導致符合條件考生的銳減,從報名人數和初審通過人數情況來看,2019年西北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通過初審人數僅為1人。
自主招生,考生需要過兩關,初審和復試,對于初審關,要提前確立升學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擅長科目、興趣愛好特長、理想職業、未來規劃等,尋找合適的院校專業,結合各學校招生簡章,制定備考策略及學習規劃。考生在顧好課內學業的同時,重點培養某一特長學科。走學科競賽路線的,高一就要開始競賽學習,有文科特長的考生,重點廣泛閱讀積累,可以參加一些教育部公示認可的競賽。想考取知名高校的,可以適度進行拔高學習,因為復試中的筆試難度從近兩年看大多接近競賽一試難度。
除應試學習外,還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比如言談舉止,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等能力,要廣泛關注國家大事,學會分析社會現象等,為未來面試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