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忠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廣東佛山 528234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是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腹瀉疾病,好發于嬰幼兒,發病季節多為秋冬季,該疾病具有病情復雜、易感染以及起病急驟等特點[1];研究表明[2],輪狀病毒在侵入患者的腸道后,會導致患者出現水電解質紊亂以及不同程度脫水等癥狀,導致腸炎的發生,甚至會累及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統,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較大[3];現如今,臨床上對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多采取對癥治療措施,但治療效果不佳,因而選擇一種療效佳的治療方法對患者而言十分必要[4]。本研究中,探討消旋卡多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效果,所有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后,隨機分為對照組以及研究組,各25例。研究組患者接受消旋卡多曲治療,而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治療干預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者,所有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后,隨機分為各有25例患者的對照組以及研究組;對照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6~25個月,平均(16.9±1.9)個月;研究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6~25個月,平均(16.6±4.1)個月;本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的批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家屬提供既往病歷資料,評估后符合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疾病診斷;(2)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均通過研究要求;(3)研究人員與患者詳細溝通,患者家屬簽署知情且自愿參與;(4)患者家屬的配合度好。
排除標準:(1)患者的基礎狀況、體能狀況、意識以及精神差;(2)患者對本研究中需要使用的藥物以及藥物輔料過敏;(3)患者的生存狀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差;(4)患者的依從性較差;(5)患者拒絕參加。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患者抗感染、抗休克、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治療措施;給予研究組消旋卡多曲治療,讓患者在進餐前服用消旋卡多曲(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H20051055),每日2次,每次10~20mg,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一周。
統計記錄患者的退熱時間、止吐時間、止瀉時間、大便恢復正常時間、脫水糾正時間以及治療前后的AST、CK-MB、CK、LDH數據。
本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CK、LDH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K、LDH數據比較,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AST、CK-MB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AST、CK-MB數據比較,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退熱時間、止吐時間、止瀉時間、大便恢復正常時間、脫水糾正時間,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患者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5-8]是一種好發于秋冬季節的疾病,該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腸道組織病理學發生改變,輪狀病毒侵犯患者的腸道,當感染繼發時,患者的胃腸道絨毛腫脹,病變部位的小腸廣泛淤血,患者機體遭受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進入腸道后,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加之患者的腸道黏膜分泌過度,導致小腸黏膜電解質損傷,水電解質丟失加重,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脫水等癥狀加重,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腹瀉癥狀[9-12];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發熱、嘔吐、腹瀉等,因而常規的治療方法是糾正患者水電解質紊亂,改善脫水,抑制過度分泌的腸道黏膜,但常規的對癥治療措施治療效果不佳;消旋卡多曲能夠抑制腦啡肽酶,使體內pH值改變,延緩體內水電解質的丟失,抑制酶活性,能夠快速糾正患者嘔吐、腹瀉、脫水等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好轉,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較好[13-1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K、LDH數據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K、LDH數據比較
注:對照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1t=20.626,1P=0.000、2t=46.834,2P=0.000;研究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3t=44.734,3P=0.000、4t=61.376,4P=0.000
組別 n CK LD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223.68±5.221 184.63±3.6611 324.72±9.283 231.57±4.7232研究組 25 224.28±6.282 141.75±6.1823 324.56±5.834 213.58±6.9144 t 0.367 29.850 0.073 10.749 P 0.715 0.000 0.942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ST、CK-MB數據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ST、CK-MB數據比較
注:對照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1t=10.769,1P=0.000、2t=15.079,2P=0.000;研究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3t=19.799,3P=0.000、4t=28.689,4P=0.000
組別 n AST CK-MB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66.82±6.191 50.72±4.1911 65.73±4.913 40.17±4.1932研究組 25 66.78±5.822 44.18±4.7223 65.62±4.184 28.62±4.9144 t 0.024 5.181 0.083 8.947 P 0.981 0.000 0.932 0.000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好轉數據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好轉數據比較
組別 n 退熱時間 止吐時間 止瀉時間 大便恢復正常時間 脫水糾正時間對照組 25 20.57±1.32 22.57±4.38 35.29±1.95 3.58±2.91 3.58±1.28研究組 25 15.38±4.84 18.37±3.18 24.75±5.28 1.83±0.42 1.43±0.42 t 5.172 3.879 9.362 2.976 7.979 P 0.000 0.000 0.000 0.004 0.000
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AST、CK-MB、CK、LDH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AST、CK-MB、CK、LDH數據對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退熱時間、止吐時間、止瀉時間、大便恢復正常時間、脫水糾正時間,研究組均較對照組患者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消旋卡多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能夠快速糾正患者嘔吐、腹瀉、脫水等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好轉,促使各個指標恢復正常,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