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聶湘輝 程麗娜 黃仕云 劉 靜
廣東省河源市中心血站,廣東河源 51700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危害 人們健康的嚴重問題之一,在國家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中,乙肝報告病例居乙類傳染病的首位[1]。輸血是HBV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采供血機構現行檢測的傳染病項目中,HBV經輸血傳播風險最高[2]。為減低輸血傳播病毒風險,2016年1月起我站響應國家號召改變血液樣本檢測策略:在兩遍酶免檢測的基礎上增加HBV、HCV及HIV核酸檢測。為了解開展核酸檢測后河源地區獻血人群HBV感染情況,本研究對2016 ~ 2018年無償獻血者樣本HBV感染標志物檢測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本站參加無償獻血的無償獻血者60 351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體檢合格;(2)乙肝表面抗原膠體金試紙條快速檢測合格;(3)谷丙轉氨酶(ALT)羅氏干式試紙條初篩合格;(4)血紅蛋白初篩合格。采集無償獻血者全血兩管,分別用于HBsAg ELISA(5mL)和HBV DNA(8mL,帶分離膠)檢測,均用EDTA-K2抗凝。
HBsAg ELISA檢測采用法國伯樂及珠海麗珠公司試劑;抗-HCV ELISA檢測采用北京萬泰及珠海麗珠公司試劑;HIV-Ag/Ab ELISA檢測采用法國伯樂及珠海麗珠公司試劑;抗-TP ELISA檢測采用北京萬泰及珠海麗珠公司。ALT的檢測采用邁瑞公司試劑。ELISA檢測主要儀器為Xantus44/OH-150全自動加樣儀、BEPIII全自動酶免分析儀、UranusAE 268全自動酶免儀等。HBV DNA檢測采用上海浩源公司的ChiTas BSS1200全自動血液核酸檢測儀及配套試劑。HBV病毒載量測定采用美國羅氏公司High Pure Viral Nucleic Acid Large Volume Kit進行提取。采用大連寶生物公司的Premix Ex Taq(Perfect Real Time)試劑盒和美國Agilent公司的MX3005P實時熒光定量儀測定HBV病毒載量。血源篩查試劑均為國家檢定權威機構批檢合格。
1.3.1 獻血前初篩 所有無償獻血者經HBsAg膠體金試紙與ALT初篩,初篩合格后進行血液采集。所有無償獻血者都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
1.3.2 血清學檢測 采用兩個不同生產廠家的試劑對所有研究對象樣本進行HBsAg、抗-HCV、HIV-Ag/Ab、抗-TP檢測。如雙試劑或任一試劑陽性,判為不合格;雙試劑均陰性,判為合格。ALT速率法檢測結果>50U/L判為不合格。
1.3.3 病毒核酸檢測(NAT) HBV DNA檢測排除標準:(1)HBsAg、抗-HCV、HIV-Ag/Ab、抗-TP ELISA檢測不合格;(2)ALT速率法檢測不合格。對ELISA及ALT檢測結果合格的樣本57 594例,采用上海浩源公司的ChiTas BSS1200全自動血液核酸檢測儀以8混樣模式提取血漿樣本病毒核酸,進行熒光PCR HBV/HCV/HIV分項檢測,對混樣檢測陽性的樣本進行單人份拆分檢測,拆分陽性判為不合格。
1.3.4 病毒載量的測定 對HBV DNA檢測不合格樣本128例進行HBV病毒載量測定。引物序列:HBV-1為5'-CAA CCT CCA ATC ACT CAC CAA C-3'、HBV-2為5'-ATA TGA TAA AAC GCC GCA GAC AC-3',雙標探針BS-1為5'-(Cy5)TCC TCC AAT TTG TCCTGG TTA TCG CT-(BHQ2)-3(引物探針由上海英駿生物技術公司廣州分公司合成);反應體系為2×Premix Ex Taq 12.5μL,Rox DyeⅡ(50×)0.4μL,引物HBV-1(10μmol/L)終濃度為0.4μmol/L,引物HBV-2(10μmol/L)終濃度為0.4μmol/L,探 針BS-1(5μmol/L)終 濃 度 為0.2μmol/L,補蒸餾水至25μL;反應條件為95℃ 10min,95℃ 30s、56℃ 1min,42個循環;HBV國際標準品(NIBSCcode:97/750,5×105IU per vial)。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河源地區60 351例無償獻血樣本中檢出HBsAg 667例,檢出率為1.11%;57 594例ELISA及ALT檢測結果陰性的樣本中檢出 HBsAg-/HBV DNA+128例,檢出率為0.22%。
2016~2018 年不同年份間HBsAg、HBsAg-/HBV DNA+檢出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3.846,P=0.145;χ2=8.402,P=0.150)。不 同 年 齡、不 同獻血次數間HBsAg檢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1.513,P=0.000;χ2=492.800,P=0.000)。不同年齡、不同獻血次數間HBsAg-/HBV DNA+檢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4.217,P=0.000;χ2=15.617,P=0.000)。見表1。

表1 不同年份、年齡及獻血次數的獻血者樣本HBsAg及HBV DNA檢出情況
128例HBsAg-/HBV DNA+樣本,其中95例病毒載量范圍為0.210~1383.929IU/mL,中位數26.786 IU/mL,其余33例均不可定量,見表2。

表2 HBsAg-/HBV DNA+樣本QPCR定量結果
采供血機構血液檢測項目“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標志物”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我國屬于HBV感染中等流行區[3],但廣東省仍然是乙肝高度流行區,廣東省2014~2015年涉及169 211人的乙肝病毒社區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廣東省的HBsAg陽性率為8.76%,其中在23~59歲的成人群體中HBsAg陽性率高達12.71%[4]。2016 ~ 2018年我站HBsAg每年檢出率分別為1.23%、1.02%、1.08%,三年間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河源地區HBsAg檢出率低于廣東潮汕(2.34%)[5]、四川綿陽(1.44%)[6],高于深圳(0.63%)[7]及江蘇南京(0.34%)[8],提示HBsAg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明顯,經過獻血前初篩,獻血人員陽性率顯著低于正常人群,但河源地區高于如深圳、南京等一線城市。自開展核酸檢測以來,共檢測57 594份樣本,檢出128例HBsAg-/HBV DNA+樣本,檢出率為0.22%,高于韶關(0.10%,1:949)[9]及深圳地區(0.056%)[10]核酸檢出率。HBV總檢出率為1.32%(795/60 351)顯著高于未開展核酸檢測前三年的檢出率1.17%(P<0.05)。說明ELISA聯合NAT檢測有效降低了輸血傳播HBV風險。河源地區HBsAg及HBV DNA陽性率均偏高,推測一方面是人群感染基數偏高,另一方面可能與該地區獻血人群結構相關。從獻血人群結構分析,HBsAg及HBV DNA的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增高,其中18~25歲獻血者檢出率最低,與葉賢林等[11]研究結論相符。我國1992年把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18~25歲年齡段人群均接受了乙肝疫苗注射,推測乙肝疫苗的接種可明顯降低獻血人群HBV感染的風險。此外,本研究中重復獻血者HBsAg檢出率明顯低于初次獻血者。建議該地區從固定獻血者,特別是經乙肝疫苗免疫的低年齡段人群采集血液,可有效降低輸血傳播HBV風險。
本研究33例HBsAg-/HBV DNA+樣本不可定量,占總定量樣本數的26%(33/128);95例病毒可定量的HBsAg-/HBV DNA+樣本中,病毒載量5~50 IU/mL占57%(54/95),1100~1400 IU/mL占5%(5/95)。提示HBsAg-/HBV DNA+獻血者主要為低水平HBV感染,與周怡等[12-14]研究結果相符。本課題組后期將進一步對以上獻血者進行追蹤隨訪,補充乙肝兩對半及巢式PCR數據,對核酸檢測結果進行確認并明確具體感染類型。我站核酸系統單樣本檢測HBV DNA靈敏度為6.3IU/mL,8樣本混合檢測靈敏度為50IU/mL,而目前研究數據顯示隱匿性感染導致的HBV輸血傳播的最低感染劑量為3IU/mL[15],遠低于我站核酸檢測系統的檢測靈敏度,因此應選用更靈敏的核酸檢測系統以進一步降低HBV經輸血傳播風險,提升血液安全。
綜上所述,河源地區無償獻血者乙肝病毒感染標志物檢出率較高,ELISA聯合NAT檢測有效降低了輸血傳播HBV風險。從固定獻血人群及經乙肝疫苗免疫的低年齡段人群采集血液,可有效降低輸血傳播HBV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