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姍姍,尹振葉,王軼真
(聊城市水利局,山東 聊城 252000)
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促進農業節水,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是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必然選擇。自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以來,聊城市按照“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民增收,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原則,有序推進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6年12月26日,聊城市人民政府以聊政辦發〔2016〕19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印發聊城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同時成立了聊城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聊城市水利局也以聊水辦〔2016〕22號文件成立了由局領導及各有關科室組成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項工作。水利局明確專門人員負責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同時委托聊城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做為技術支撐單位,具體負責市級實施方案的編制及縣級實施方案編制的指導工作。
2017年10月,聊城市出臺了《聊城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督查辦法及評分標準》,并于2018年2月5日~10日對8個縣(市、區)年度改革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2018年7月19日~26日,對8個縣(市、區)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進行了專項督導檢查,包括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編制、改革舉措落實和完成實施面積、改革成效及探索創新等方面。
聊城市多次舉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培訓班,市水利局有關單位和有關科室技術人員,各縣(市、區)水務局、市屬開發區農委(農辦)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培訓。2017年6月,聊城市組織11個縣(市區)和技術支撐單位的分管負責人、技術人員到河北省、安徽省、江蘇省等農業水價改革開展較早的地區進行了參觀學習;2017年9月,組織重點實施縣分管局長到甘肅、寧夏兩個被國務院重點表揚的先進地區進行了參觀學習。通過培訓和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技術人員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政策加深了了解,對改革工作內容、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式有了系統地學習和理解,同時領會了先進地區試點工作中的創新與靈活,增強了改革的信心。
聊城市所有縣(市、區)已建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可以實現初始水權分配、用水計量、水資源監控、水權交易等水價改革必須的工作步驟,實現農業用水信息化管理。聊城市在現有運行良好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井灌區內,對農田灌溉機井進行計量設施配套,按照“一泵一表,一戶一卡”的要求,安裝智能計量設備,推行“先充值繳納水費,后刷卡取水澆地”,實行終端計量供水。
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不健全,現行水價模式由于工程配套不完善,支渠以下各鄉鎮(街道)采用按畝收費,無法做到精準計量,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水成本。水費成本、水價、補貼關系不清晰,農田節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不完善,落實的改革經費大多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上,實際發放的獎補資金較少,資金支付慢,難以調動農民參與改革、實施節水的積極性。
聊城市引黃灌區主要灌溉方式是引黃河水和機井灌溉,境內耕地基本都是井渠結合灌區,灌溉渠道眾多,水量監測只能到各支渠口和鄉鎮,無法對每個村或每家每戶進行用水計量,水資源管理和控制難度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就是水資源的管理控制。
部分鄉鎮(街道)運行管護組織建設不規范,人員不到位,責任不明確,制度措施不完善。用水管護組織的水費收繳、工程管護等方面不規范。部分鄉鎮農業水費收取過程是用水戶-村委會-鄉鎮財政所-水行政主管部門,中間環節多,容易出現搭車收費現象。
資金缺口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不足。聊城市屬于欠發達地區,財政比較困難,資金的來源沒有保障。二是配套計量設施資金不足。聊城市現有機井約11萬眼,引水溝渠眾多,且大部分都沒有安裝計量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去配套計量設施。
逐步降低按畝收費的比重直至取消按畝收費,完善精準計量設施,實行全計量收費。在農民基本用水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建立“多用水多付費,少用水少付費,不用水有補貼”的機制。水費收繳問題解決后,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水價改革項目建設中,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基金,根據獎補資金缺口,落實精準補貼,分擔農民的部分用水成本。
同步推進水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強水資源管控,加大水資源執法力度,以解決農業水價改革中面臨的最大難題。大到渠首引水閘、小到日常用農用機井和各戶的手壓井,全部要得到水資源管理部門批準,發放取水許可證后才可用水。水政和公安聯合執法,如發現私自打井或取水的一律由公安部門處理,杜絕偷水現象的發生。
理順村級供水體制,延伸水管單位的管理范圍,將直接供水、管理、收費到用戶等用水流程理順,杜絕出現中間環節亂收費、亂加價的問題,將末級渠系的水量分配和渠道維修工作交由農民用水戶協會等農村基層用水組織來負責,真正實行民主管理。同時加大對農村基層用水組織資金扶持、技術指導,調動用水組織的積極性,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水費收取制度,增加水費收取的透明度。將放水時間、水量、水價、水費在鄉鎮、村莊內公開公布,接受群眾的監督。
建議上級部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出臺文件明確規定各市、縣要拿出資金用于水價改革的數額或比例,用于安裝計量設施和用于精準補貼及節水獎勵;同時,在各部門實施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將水價改革涉及的設施設備和信息化建設列入必須建設的內容之一,解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資金不足的問題,提升項目建設的檔次。
繼續加強對農業水價改革的宣傳,利用每一年的“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做好宣傳活動,強化水情教育,認識到改革農業水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高有償用水意識,激發農民參與改革、實施節水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好媒體經驗宣傳,擴大改革社會影響力,為改革創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