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寧,顏建成
(1.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2;2.山東省水利綜合事業服務中心,山東 濟南 250014)
近年來,隨著節約用水的宣傳,水是珍貴的自然資源,水資源短缺觀念已被社會公眾所周知,雖然國家和政府為了節約、集約用水資源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但在賓館、醫院等人員流動性強的公共場所,節約用水的實際效果不盡理想。為此,筆者借“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其問題根源,幫助查找解決問題的癥結。
根據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山東省城市生活用水量標準》(DB37/T 5105-2017),山東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為每人每日85~120 L,而賓館住宿、醫療衛生等行業相比之下,用水量標準相對較高,甚至高出數倍。雖然,賓館、醫院、公廁等可采取安裝節水龍頭、節水馬桶等節水器具,但在公共場所流動人員自身節水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安裝節水設備、制定節水措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雇傭專門人員看管,及時關閉長流水、及時制止水浪費行為,盡管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對整個社會來講也會節約水資源,但雇傭工資花費往往比節約的水費要高。所以單純從經濟效益來說,對公廁、醫院、賓館等用水戶來講得不償失,一般很少被采用。
這就是典型的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不一致的問題,也是符合“囚徒困境”模型所描述和解決的范疇。
“囚徒困境”模型是博弈論中“非零和博弈”的經典范例,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這樣一種情形:由于博弈方只從自身利益出發而做出的選擇,雖然對個人來講是最佳選擇,但對集體來講卻并非最佳選擇。
“囚徒困境”原型是指兩個共謀犯罪的囚徒被關入監獄,在不能互相溝通的情況下,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于證據不足,每個人都判刑1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判刑10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8年。
在這個例子里,囚徒A和囚徒B都有兩個選擇,即揭發或沉默,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1)囚徒A和囚徒B均選擇揭發;2)囚徒A選擇揭發,囚徒B選擇沉默;3)囚徒A選擇沉默,囚徒B選擇揭發;4)囚徒A和囚徒B均選擇沉默。假定囚徒A選擇揭發,也就是第1、2種情形,囚徒B最好也選擇揭發,因為如果囚徒B選擇沉默,會被判入獄10年,而選擇揭發,最多判刑入獄8年。假定囚徒A選擇沉默,也就是第3、4種情形,囚徒B最好還是選擇揭發,因為那樣可能立功而立即獲釋,而保持沉默將會判刑1年。所以,不管囚徒A選擇揭發或沉默,從自身利益出發囚徒B的最佳選擇都是揭發;反過來,同樣的,不管囚徒B選擇揭發或沉默,囚徒A從自身利益出發的最佳選擇都是揭發;結果就是,囚徒A和囚徒B都因只考慮個人利益而互相揭發,各被判刑8年,而沒有選擇信任對方,共同保持沉默。
將“囚徒困境”模型運用到節約用水問題分析時,相對應的問題是:在節約用水方面,每個人都有兩個選擇,節約或浪費,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一是在家、在外都節約;二是在家、在外都浪費;三是在家節約,在外浪費;四是在家浪費,在外節約。如果用水者都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完全根據自身的利益選擇用水行為的話,往往是在家時能夠做到自覺節約用水,節省水費開支。在外時,考慮到個人利益即便是浪費水也不會增加消費支出,則有“浪費一點無所謂”的觀念,甚至懷著“不用白不用”等的扭曲意識,往往會放松了自我要求,自覺不自覺的產生了個人浪費行為,或者看到長流水、浪費水現象也懷著“不花自家水費”的觀念而坐視不理、視而不見、漠不關心。
顯而易見,同一個人,在家時節約意識要比在外時強,居家生活時用水量會比流動在外時用水量要節省,個人的意識影響了其現實行為,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節水效果的實現和發揮。在沒有自我約束的情況下,外部的約束和限制只能保證水資源利用中的程序和秩序公正,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矛盾與對立。因此,啟發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實現自我約束、自覺節約用水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以上分析,節約用水尤其是公共場所節約用水,解決人的思想意識問題最重要,激發人的潛在節水意識,抑制浪費意識最為關鍵。
1)培養公民節水意識,形成良好習慣。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水情教育,普及節水知識,使節約用水的意識深入人心,將公民個人的節水意識和情感認同逐漸上升到社會道德理念。同時開展節水行為訓練,幫助改掉不良用水習慣,讓廣大居民增強個人自律,時時刻刻保持節水習慣。
2)加強公共管理,發揮最大節水效能。在公共場所張貼“節約用水”警示標語,時刻喚醒人的節水意識。加強公共場所巡邏監管,發現浪費水的行為及時制止。增強公共場所管理人員或物業維修人員責任心,發現損壞的用水設施設備及時維修,杜絕長流水。及時維護保養節水設施設備,使其發揮最大節水效能。
3)營造社會風氣,濃厚節水氛圍。加強實施節水行動宣傳,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節水典型和節水知識,推廣節約用水技術、工藝和產品。大力倡導“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促使形成社會節水風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時說提倡的那樣:“要深入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使節約用水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