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燕,汪 棟
(濟寧市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濟寧 272119)
節水管理作為水資源管理的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到政府、市場、用水戶等多方面主體。新時期節水管理工作須堅持節水優先,兩手發力,多維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是政府的重要責任,體現在對政府節水工作的量化考核上。各級政府把節約用水納入政績考核內容,對節水工作產生重要的激勵作用。但怎樣增強節水工作評估的科學性、操作性、公正性已成為當前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
水生態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最直觀的體現。濟寧市結合當地水生態的現實狀況,建立具體量化的水生態評估體系。建立縣域或工程的地下、地表水生態的評估標準,即以平水年為基準,以現狀水量為基點,以地表、地下的水量和水位為依據,確立基本地下和地表水水位作為水生態評估的依據。如在地下水超采區治理中,重點加強對地下水位的監控,分區域按超采區成因設立地下水監控點,以地下水位的變化來衡量超采區的治理效果。在泗河建立生態流量,設立兩處生態流量監測點,實時掌握流量變化過程,并根據變化調度河道蓄水工程,較好地保證了河道水生態環境。
節水工作的評估中,水量的確定是一個重要依據,但現有狀況是水資源量化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如取水量、用水量、耗水量等在一些基本理念和統計方法上存在著模糊地方,需要自上而下進一步明確,防止水資源量的重復計量。水資源稅的征收是用水量的重要驗證依據,水資源稅的征收量越來越接近于非農業實際用水量,通過水資源稅反推出的水量,剛性地反映出區域的非農業用水總量。在區域水量分配利用方面,濟寧市以泗河為突破口,對泗河流域水資源可利用量分配到沿河各縣市區,量化水權,并以此作為縣市區取用泗河水量的量化指標。
用水效率的評估是節約用水量直接的指標,現有的評估當中,大多是以測算的方式提出。如何建立一種可信度更高的效率評估體系,需要進一步規范用水效率評估的測算方法,增加原始數據的真實性,測算方法的科學性,考核評估的公正性;要實施典型剖析驗證的方法。如濟寧市分行業對重點用水戶實行監控,對監控的情況進行典型分析,提出區域用水效率的基本概率;在全市不同區域建立若干典型地塊用水計量體系,按照作物種類進行監測,并與農業水價計量系統數據比對分析,提高數據可靠性、真實度,為節約用水的評估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水價改革作為水資源市場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推進節水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濟寧當前的情況看,水價改革主要呈現出以下趨勢。
濟寧已經形成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非常規水等多水源供給的狀態,不同水源存在著較大的價格差異,為水資源的配置增添了難度。面對這種情況,濟寧市嘗試在具有市場競爭性質的工商業用水戶中推進綜合水價改革,對不同水源平均定價。既解決了外調水價格高難以配置的問題,又打破了用水不公平的狀態。通過市場調控手段,有效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居民用水水價確定中,要首先保障群眾的基本用水權益,確定一個基本量的較低水價,超過基本量按幅度實行累進加價。目前,濟寧各縣市區均實施階梯水價,節水效果比較顯著。
濟寧市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5%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最大的領域。各級政府加大農業灌溉設施的投入,農業節水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真正要做好節水工作,主體還是農民,需要激發農民內在的節水意識。濟寧以農業水價改革入手,建立農民自治的節水組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政府出臺一些指導性的農業水價,絕大多數地區都推行了由農民用水組織自主定價的機制,形成了農業用水價格多元化的狀態。如兗州區推行的農業水權水價改革就是依據基本的灌溉定額和以往的灌溉概率,為農民確定一個基本的水權量,實行智能卡管理,在水權范圍內的用水實行優惠水價,超過水權用水實行累進加價,節約水權量的用水政府給予一定的獎勵。試點雖不盡完善,但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農業水價改革的走向。
節水載體是做好節水工作的基本單元,最終都需要落實到用水戶。做好節水工作需喚發節水載體的內生動能,提高節水的主動性。
濟寧相對全省水資源狀況略好些,但從長遠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也很嚴峻。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的宣傳,社會各界對節水的憂患意識不斷增強,但節水教育進社區、進課堂、進廠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逐步推進節水教育的覆蓋面、多樣化、制度化,強化節水的道德約束。濟寧市開展了節水城市、節水企業、節水學校、節水社區、節水農業建設工作,涌現出一批節約用水的先進典型,促進了節水成效。
在政府層面,實施政策的精準扶持,近年在節水方面的投入有所加強,但與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在現有的資金投入上需具體細化,真正做到精準扶持、高效利用;在社會層面,要加大對節水的扶持激勵,通過設立不同形式的節約用水基金,對節水工作有成效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用水單位實施層級量化管理,把節水指標逐級分解到車間、班組、崗位,把節水指標與各單位工作的考核評估,與每位職工的工資收入相關聯,從而調動節水積極性,達到激勵節水的效果。
做好正面宣傳教育和必要的精神激勵、物質激勵的同時,還要依法加強用水戶節水的監管。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必須從最嚴格的取水許可做起,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取水許可工作也面臨著新的調整,要充分考慮到水資源短缺的特點,嚴把水資源論證許可關,真正做到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以水定發展。要嚴格計量收稅,形成行政審批部門審批、企業報稅、水行政主管部門核實,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實現計量全覆蓋。要加大農業灌溉節水設施的投入,逐步實現計量全覆蓋。同時,要加大對用水戶非法取水的監控管理,對各種形式的非法取水,依照法律進行嚴格的查處。依靠法律的手段強化用水戶節水的自律意識,提高節水用水的自我約束。
綜上所述,節約用水工作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項工作,只有形成政府、市場、用水戶的密切結合、多維聯動,才能把節水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