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永,李 楠,張 倩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德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0 mm,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1 m3,僅為全省人均的61%、全國的1/10,水資源極其匱乏。近幾年,德州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嚴格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促進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1)環保督察推動作用明顯。十八大以來,中央把環境保護放到了突出位置,德州市高度重視,先后完成中央、省級環保督察、2019年省級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審計有關水污染防治等工作,政策宣傳及意見整改落實到位,有力推動了水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2)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實現監測全覆蓋。2017年以來,成立工作專班,聯合環保、住建、城管等部門扎實開展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清理整治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94個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改完成,共取締關停41個、整改規范34個、納網改排19個。
3)水功能區水質持續穩定。13個縣級水功能區劃全部編制完成,印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德州市水功能區監督管理辦法》,嚴格日常監督管理,定期開展水質監測,并進行通報。全市累計建成水利風景區16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0處。
4)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不斷規范。印發《德州市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完成4個國家級、6個省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工作,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1)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印發《德州市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和《德州市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地下水超采治理進行了全面規劃部署。聯合財政、國土等5部門出臺了《關于嚴格規范地下水開采管理的通知》,基本遏制了盲目開發建設現象的發生。
2)加大投資,嚴格管理。選取符合條件的機井,建設水位自動監控站點50個,接入到市水資源綜合監控管理系統,對全市深層地下水位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建立了德州市地下水綜合整治工作月報和通報制度,按照“一縣一冊”“一井一檔”的要求建檔立案;建設了德州市自備井備案系統,所有封存機井的地理位置可在該系統實時查看;建立了封井現場二維碼掃描標識,掃描二維碼,可即時獲得該機井的全部信息;建設了德州市水資源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推送地下水壓采工作信息。
3)示范引領,有效帶動。2017—2018年連續2年在德州市設立國家、省級壓采試點縣,先后投資1.85億元,加大了綜合治理力度。陵城區以恢復農村坑塘自然生態面貌為基準,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扎實推進6處坑塘整治工程建設,蓄水量達83萬m3,補源水量達63萬m3。寧津縣以體制機制建設為牽引,以工程建設為手段,新增引黃能力1 000萬m3,年壓減地下水量190萬m3。試點縣在工程建設的同時不斷總結積累經驗,起到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年來,全市累計關停深井971眼,壓采量為7 122.04萬m3;淺井1 924眼,壓采量為962.74萬m3。2018年實測超采區平均地下水比2017年提高0.53 m,地下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19年,德州市平原、樂陵、武城3縣(市)列入山東省2019年度國家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項目縣。
1)農業上,持續實施潘莊、李家岸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潘莊灌區成為全國首個灌區“量控一體化”示范基地。11個縣(市、區)全部列入全國小農水重點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8.2萬hm2,約占全市農田面積的30%。
2)工業上,嚴格限制高耗水行業項目,加快工業節水技術改造,累計投入技改資金12.3億元,完成工業節水技改項目100個,實現年節水能力3 000萬m3。累計安裝遠程水量自動監控設備511套,全市非農業用水戶全部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萬元GDP用水量由過去的129 m3下降到60 m3左右。
3)生活上,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生活用水節水試點工作,禹城市、平原縣、武城縣、臨邑縣等4個試點縣市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內供水管網改造,全部實現一戶一表、精準計量,并建立了精準補貼和獎補機制,促進農村生活節水。
近幾年,共創建150多家節水載體,同時積極開展節水機關建設,公共供水管網漏失率由25%下降到15%。成功創建平原、樂陵、陵城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縣。獲批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水平衡測試中央補助資金市級299萬元、平原110萬元。
縣級水資源管理人員少、編制少,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樂陵市、德城區等僅有8人。同時,現職人員大都是從行政、后勤、工程技術等崗位輪崗而來或安排的軍轉干部,具有大專院校水資源專業學歷的人員較少,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平均占總編制人數的42%左右,并且多數專業不對口。
德州市總壓采面積和壓采水量均占全省的1/4左右,特別是地勢高亢、引黃邊遠的地區,長期以來群眾灌溉廣泛依靠地下水,但由于市、縣財政實力較弱,資金投入不足,造成置換水源工程、供水管道工程建設進度緩慢,影響了地下水井的封停進度。
“十六字”治水方針第一條就是“節約優先”,國家對節水工作越來越重視,特別是機構改革以來,國家、省節約用水辦公室獨立設置,節水方面的新政策、新法規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化,越來越深入,例如節水工作評價、水平衡測試、節水機關建設等,任務較重。
加大對基層水資源管理人員繼續教育的投入,定期對基層機構人員開展水資源管理政策法規、專業知識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提高基層人員業務水平。同時,加強基層辦公設施建設,配齊、配強執法裝備,改善工作環境和辦公條件,壯大水資源管理隊伍,樹立良好水資源管理形象。
積極爭取國家將德州市13個縣(市、區)全部納入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縣范圍,繼續給予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德州市地下水壓采工作的深度和廣度,爭取2020年提前完成各項任務,確保地下水環境持續改善,做成全國地下水壓采的一面旗幟。
加大節水工作業務培訓及宣傳工作,及時解讀最新政策法規,指導基層節水工作人員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同時,由于市縣節約用水辦公室與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基本屬一套班子,節水方面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下一步將制定相關政策,加大節水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