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云,李榮香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總面積10356km2。全市平均降水量190 mm,降水量時間分布不均,以7月最多,1月最少。德州市當地地表水資源量2.91億m3,地下水資源量8.95億m3,重復計算量0.33億m3,水資源總量11.53億m3,人均占有量211 m3,水資源貧乏。隨著城市范圍的擴大、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城市用水量越來越大,水供需缺口亦越來越大,水資源短缺是制約著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大力開展節約用水工作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全市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近年來,德州市大力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以打好節水攻堅堅戰為目標,抓重點、攻難點、搞試點、樹亮點,在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管理、水價改革、節水評價等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相比,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還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德州市在水利工程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農業用水基本實現了干、支、斗、農四級灌排渠系,探索出了“引黃(江)補源”“以井保豐”“旱能澆澇能排”工程體系。由于德州市是農業大市,農業節水工程建設仍然比較薄弱,節水工程建設的投入支撐力度不足。同時,由于節水項目投入大、見效慢等原因,地方財政配套節水項目的積極性不高,財政配套資金供給明顯不足。近年來,國家雖然實施了宏觀調控政策,鼓勵社會資金進入水利事業,但社會資金投入更傾向投資城市供水等領域,對節水工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德州市除工業園區外,重大建設項目布局規劃、相關行業專項規劃、開展水資源論證覆蓋度等較低,真正離“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這“四定”要求相距甚遠。在農業節水方面,先進的節水技術推廣難度大,阻力大,動力不足。在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以及財政獎補方面,節水正面激勵機制不健全。此外,倒逼節水的有效約束機制尚未形成,現行水價形成機制不能有效發揮價格杠桿的調控作用,用水戶主動節水、實施節水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不高。
德州市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整體水平不高,對水資源的取水、供水、排水、水環境保護等單個環節或多個環節實時監測、實時評價、實時調度和管理的能力不足,工業用水方面水資源監管中的人工查表困難和滯后、現場維護難等問題依然存在。農業用水監控水平較低,用水量占比超過50%的農田灌溉用水監測設施覆蓋率很低,地下水監測網絡不健全,取用水監測方面存在諸多盲點,導致無論是直接監測還是計算分析得來的用水量,數據準確性不高。
按照“三定”規定,水利部門負責節約用水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發改、工信、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分別承擔職能內相關節水工作,但存在工作交叉、相關規范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一些由水利部門牽頭的節水載體創建活動,有些部門的參與程度還有待加強。尤其要針對機構改革后工作職能的調整變化,面對省級取消行政執法隊伍、基層實行綜合執法的情況,如何做好水資源和節水管理執法工作這些都需要認真思考。
目前,群眾對節水認識不到位,總是錯誤地認為,節水是限制用水,甚至是不讓用水。節水宣傳教育不夠深入,用水粗放、浪費嚴重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全社會節約用水的良好風氣尚未形成。
節水工程是一個從源頭到末端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必須統籌規劃,協調推進。要按照《山東省水資源條例》《山東省節約用水辦法》的要求,認真做好全市節水工程規劃。按照水利部《關于開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配套的節水評價技術要求,認真組織執行好節水評價工作,從源頭上把好節水關,從嚴叫停節水評價審查不通過的項目,保證規劃和建設項目科學合理取用水。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充分論證,提高規劃設計質量,確保規劃高速度、高質量實施,充分發揮水利作為基礎產業的重要作用。
加強節水工程建設,應把農業作為節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籌集水利建設資金,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對水利建設的資金支持。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節水工藝,大力開展田間地面灌水、管灌、微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實踐證明,田間地面灌水改土渠為防滲渠輸水灌溉,推廣寬畦改窄畦,長畦改短畦,長溝改短溝,控制田間灌水量,可節水20%;管灌利用低壓管道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與土渠輸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節水30%~50%;微灌將灌水加壓、過濾,經各級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與地面灌溉相比,可節水80%~85%;噴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較理想的灌溉方式,與地面輸水灌溉相比,噴灌能節水50%~60%。
按照全市水資源監控實施方案規定的時間節點,有計劃地按期完成監控設施項目建設,認真做好已建監測系統的運行維護工作。完善水資源業務應用系統開發,包括完善水資源調配決策支持系統、完善水資源應急管理系統、深化水資源業務管理系統應用、補充水資源分析信息服務系統、補充水資源管理移動應用門戶和系統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全面實現德州市水利信息的采集、輸送、存儲、處理和服務的現代化,全面提升水利事業活動效率和效能的過程,提高水利行業的科學管理水平。
要把節水真正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位置,既要采取必要的節水工程措施,更要全面加強對水資源取、用、耗、排行為的動態監管,加快推動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粗放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用水方式轉變,從過度開發水資源向主動保護水資源轉變。嚴格考核相關工作,優化了考核內容,增加節水、取水許可監管等重點工作,改進了考核方式方法,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搞好銜接,著力建立上下協調、溝通順暢、運轉有序的工作機制,避免出現工作斷檔、責任落空的現象。
要使水危機的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愛護水,時時處處節約水的局面。把水看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代已經過去,把水當成寶貴資源的時代已經到來。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用以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要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進行廣泛深入報道,爭取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營造起濃厚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