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波,張學強,王明健
(壽光市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壽光 262700)
壽光市屬于資源型缺水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95.3 mm,年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2.3億m3,人均占有量322 m3,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同時,壽光市還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也是國家確定的蔬菜、糧食、果品、棉花等綜合商品基地市,年均農業用水約占全市總用水量的80%。壽光市灌溉水源為地表水、地下水、客水(黃河水),全市控制灌溉面積為9.17萬hm2,井灌區控制面積6.67萬hm2;揚水灌區控制面積1.19萬hm2;引黃、引彌灌溉控制面積1.31萬hm2;有效灌溉面積8.39萬hm2,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5萬hm2,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積的60.23%,全市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79 4。壽光市立足發展節水農業,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效率,減少農業生產需水量,有力推進了壽光節水農業的發展,2017年創建為山東省節水灌溉示范縣、2018年創建為國家級節水灌溉示范縣。
壽光市緊緊抓住被確定為第一批、第四批“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的機遇,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千億斤糧食等項目,不斷加大農田節水灌溉投入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節水灌溉發展。近年來,壽光市農田水利工程共投入資金14.7億元,建設干渠57.5 km、支渠86.5 km,安裝PVC管道5 140 km,安裝微灌帶約4萬km,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超2 600萬m3。
壽光市示范推廣了“三改一增”、深耕、秸稈還田、地膜覆蓋、抗旱良種選育與應用以及大棚蔬菜水肥一體化、微噴滴灌等農業節水新技術,實現了節水、節肥,省時、省力,提高質量、提高生產力“雙節雙省雙提高”。目前,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達到1.0萬hm2,節水、節肥都在50%左右,畝產提高30%以上。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節水園區,充分利用上級業務部門項目支持,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種植大戶建立節水農業示范區。
壽光市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投其資、各計其功”的原則,將分散的涉農資金進行整合捆綁,統籌安排,形成合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十二五”以來,壽光市14.7億元農田水利建設投資中財政投資占85%、群眾自籌占15%。
壽光市積極鼓勵和支持用水戶成立“用水協會”,通過用水戶民主選舉,對工程依規實施管理和維修養護,農田水利工程使用權交給農民,確保工程發揮最大效益。目前,壽光市已組建成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達到14個。
壽光市出臺相關節水獎勵政策,鼓勵龍頭企業發展節水農業,實施了一批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技術示范推廣項目。打破傳統種植模式,發展農業生產。壽光市農業龍頭生產企業和農戶積極探索無土栽培等新型種植模式。如圣大管業的砂培試驗基地、南木橋村的無土栽培大棚等,栽培基質底部采用了防滲膜工藝,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而且節約了大量的肥料,為水肥一體化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是經濟效益明顯。據調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后,提高了水分生產效率,節水30%~60%;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節肥30%~50%;設施蔬菜平均畝增產460 kg左右,每畝節本增收800元;同時,節省勞力和肥料,提高產品品質,減輕地下水污染。二是社會效益顯著。節水灌溉的發展和普及,促進了農村社會化服務的發展和完善,初步解決了農民群眾一家一戶澆地難組織、難管理、費用高的問題。三是生態效益良好。高效節水設施建設,使農業用水結構出現良好局面,有限的水資源充分利用,減少了地下水開采和大田漫灌,使得超采地下水、海水倒灌和農藥污染現象得到遏制,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全市節水灌溉工程仍以大棚滴管、微噴灌和大田管道輸水灌溉為主,田間節水水平不高,噴、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推廣發展相對緩慢,高、尖端節水技術應用較少,有效灌溉面積中還有3萬多公頃農田沒有建設節水灌溉工程。絕大多數的林地、苗圃灌溉方式為大水漫灌,用水量大,灌溉時間長且不均勻,造成用水浪費。
由于發展農田節水灌溉成本高,根據建設情況,管道灌溉畝均投資約1 100元,微噴灌畝均投資約1 700元,滴管畝均投資約2 000~3 000元。近年來,雖然中央、省、市級財政的投入有了一定增加,但由于壽光市是農業大市,上級資分配金存在不均衡性,縣、鄉配套資金較少,村和農戶籌集能力低,對節水灌溉的投資較少,要實現農業節水灌溉全覆蓋,建設經費缺口較大。
水利、農業開發、國土、農業等部門均有節水灌溉工程資金投入,但各部門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專項資金大多是分別規劃、分別招標,建設標準和建設質量也有較大差異,造成重復投資或資金實際使用效率較差,難以形成合力。
農業水資源開發利用相配套的投融資、用水管理以及水環境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規還需抓緊出臺和進一步完善;對工業生產等擠占農業水源的問題,沒有形成補償機制,影響農業水資源的保護和調控;水價形成機制不健全,農業水費征繳制度不完善。
圍繞全市農業節水規劃,認真研究制定推進農業節水、林地節水工作的年度實施方案,按照總體規劃、先急后緩,分期實施的原則,將每年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逐個年度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下達到各鎮(街道),逐項工作落實推進部門和推進措施,確保全市農業節水工作落到實處。
組織實施好地表水綜合利用北部水系聯網灌溉工程、農田水利項目縣、小清河揚水站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引彌入官莊溝、農業開發、土地治理、千億斤糧食等重點項目,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
建立各級財政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投入長效機制,依靠深化改革,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著力解決資金分散問題,形成合力辦大事,調動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性,支持社會資本通過資產收購、特許經營、參股控投等多種形式參與規模化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以農業水價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不斷完善農業用水管理,建立水價改革、水權分配、水資源節約保護利用以及占用農業水源補償等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支撐體系,努力形成低效用水的約束機制。制定激勵機制,實行國家精準補貼采取先干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節水獎補等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受益群眾投資興辦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