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新,黃衛東,紀天亮,劉玉錦
(1.長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長春 130117;2.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長春 130021; 3.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健康福祉學院, 長春 130117)
口咽吞咽障礙(OD)是一種臨床癥狀,被定義為很難或不能夠有效地將食物從口腔運送到食道。在各種養老及醫療機構中,有51%的老年人受到了吞咽問題的困擾[1]。研究[2-3]表明,很多疾病都有潛在的致吞咽困難的風險,年齡也成為了吞咽困難的高危因素。很多優勢研究都著眼于臨床人群,即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雖然這些患者在老年吞咽困難的研究中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數據,但并不能代表大部分老年人。歐美國家將不需要技術性護理的居家老人稱為社區居住老年人。在我國,這部分老年人被稱為 “健康老年人”[4]。這部分看似健康狀況尚好的老年人是伴有未檢出的吞咽功能改變的特殊人群,直到他們因吞咽困難誘發了其它健康狀況才會被重視或就醫[5]。老年人群的吞咽困難已成為重大的臨床醫療及公共健康問題。
在相關研究中,社區居住老年人群吞咽困難發病率在5%~72%,最低的發病率是在一項飲食消耗自我評價的研究中出現的[6],最高的發病率報道于一項飲水實驗的研究中[5]。在六項高質量的研究中,有四項研究對這類人群吞咽問題的患病率進行了報道,患病率大約在15%。在文獻[2-3,7]中,無基礎疾病的準老年人群,吞咽功能異常的占2.9%,無基礎疾病的研究對象老年組中,吞咽功能異常的占6.7%,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中,吞咽功能異常的發生率為74.4%;以年齡分組研究發病率時,70 ~79 歲組獨立生活的老年人OD 發生率為16%,在80年代組中為33%。老年住院患者的OD 發生率要高得多。
正常吞咽的順利完成,需要口腔、咽、喉、食管的相互協調。參與吞咽的骨骼系統包括:上頜骨、下頜骨、舌骨及喉軟骨。參與吞咽活動的感受器分布于軟腭、咽后壁、會厭和食管等處,是非常復雜的生理過程。食管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其中上食管括約肌(UES)最容易受老化影響,舌肌力量的下降、吞咽反射觸發延遲,喉延遲閉合、殘留率和滲透率的增加都被描述為老年人群的典型改變。年齡對UES 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括約肌開口的橫截面積明顯減少。UES 的異常開放會引起吞咽后食物殘留,肌肉組織和功能的減少、組織彈性變化、唾液生成減少及口腔牙齒等變化,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吞咽困難的易感性[8-9]。
吞咽困難最大的危險因素為既往疾病史和自理能力的下降。虛弱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是吞咽困難的高危因素[5,10],慢性疼痛及重度抑郁癥狀也與吞咽障礙顯著相關[11-13]。糖尿病與吞咽困難呈現出了較高的單因素相關性[14]。吞咽困難也與不同的口腔情況有關[15]。營養不良與吞咽困難也呈現出顯著相關性[16-18]。考慮到人口的因素,有研究[19-21]報道了吞咽障礙與高齡的相關性,其中有一項研究明確定義了將年齡作為吞咽障礙的預測指標[19],在對年齡作出了調整之后發現,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罹患吞咽障礙。國外通常用術語“presbyphagia”描述這些年齡相關的吞咽功能的變化,當影響吞咽功能的主要因素是與年齡相關的功能障礙和虛弱有關時,這種吞咽困難就會被稱作繼發性老年吞咽困難[22]。
吞咽困難一般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之一進行評估:篩查、臨床觀察及器械檢查。篩查測試有助于確定那些以前未經診斷過的人群患吞咽障礙的可能性;臨床評估會用于高風險患者的全面診斷及干預過程、吞咽困難的改善或進一步惡化的評估過程中。與臨床評估不同的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器械檢查,只有在懷疑咽或食管上段吞咽困難時,患者才需要通過器械檢查進行充分評估[23],這三種過程的結合是鑒別吞咽困難有效而準確的方法。
不論是對于有基礎疾病、需要技術性護理的老年人還是能夠獨立生活的居家老年人,OD 都是一種還未被意識到或未被重視的綜合征,相關的研究尚不足。未來的研究應將OD 作為一個重要的臨床癥候群,明確社區老年群體吞咽困難的發病率及其對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以此改善這一脆弱群體的生活質量和疾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