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力 峰
(太原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近幾年,太原市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按照建設推進期、持續提升期、發展鞏固期三個階段分步驟有序的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力爭到2020年,生態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得以優化,初步形成產業反哺生態、生態催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基本建立起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相協同的整治體系。
同時,伴隨著太原市重點項目濱河西路快速路南延工程和汾河公園綠化南延工程的啟動,為晉源區龐家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項目基地處于太原市重點拓展軸線汾河景觀帶的南城中心地帶和晉陽文化新區的雙重重點發展區域,具備緊鄰濱河西路的交通區位優勢和歷史悠久的晉陽文化底蘊。太原花卉示范園區項目的盡快推進將極大的提升汾河兩岸的景觀風貌。并且,2019年太原市將承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此次體育盛會也是太原市首次舉辦的規格較高的全國大型綜合性運動會。青運會主場館設于太原市晉源區晉陽湖東側的山西體育中心,其周邊的規劃發展建設將顯得尤為重要。以晉陽湖公園、晉陽文化為核心的晉陽新區的建設將為緊鄰山西體育中心南側的太原花卉示范園區注入巨大的活力。
花卉示范園區以農業為基礎性產業,企業承接農業,以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的模式提升農業發展,形成當地的基礎性產業。
花卉示范園區將當地古晉陽文化、佛教文化、農耕文化等傳統文化發掘出來,將文化注入到農耕作業和鄉間生活中,使參與者能夠充分而全面的學習到當地文化的苦樂與禮儀。
花卉示范園區將花卉生產、農耕體驗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形成新業態、新模式,讓城市居民能夠身臨其境的參與到農業、農事當中。
花卉示范園區將以生態旅游業作為驅動性的產業選擇,帶動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彌合了城鄉間的經濟差。通過創造城市人群的鄉村消費,來縮短城鄉物質水平之間的差距。
花卉示范園區項目作為城鄉有機互動的一種商業模式,較好的在文化層面緊密聯系了城市與鄉村。關于城鄉互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空間上把城市人和鄉村人聯系在一起,在行為上讓人們互相交織,揉和文化,才是人的城市化。
項目基地位于濱河西路龐家寨村西側,是太原市南部的重點發展區域,隸屬于太原市晉源區。
項目地塊北側為晉陽湖公園,毗鄰山西省體育中心;西側為明太原縣城;南側為晉祠公園,周邊文化資源豐富。地塊距離太原火車南站與武宿國際機場較近,緊鄰太原繞城高速公路。同時,周邊分布有濱河西路、七三公路、新晉祠路等多條城市干道,交通較為便捷。
展示花卉產業高新科技成果,促進區域產業間科研、信息、學術、技術等方面交流。加速太原市花卉產業發展,以期將太原市打造成為國內花卉產業先進城市。推動太原市花卉產業經濟的形成,帶動花卉附屬產業發展,將太原市花卉示范園區打造成為“華北鮮花港”。
優化、調整區域農業產業結構,建立高端花卉種植基地,增加農民收入。建立花卉產業研發、生產、交易基地及高端花卉產品的展示、銷售、體驗中心,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力。
擴展太原市晉源區對外資源、經濟、文化交流,加速城市發展進程。注入新鮮文化血液,塑造城市及區域文化特色,發展自有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對比國內外先進花卉基地案例,高起點、高標準的打造太原市最大的集花卉種植、研發、交易、展示、教育、生態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花卉產業示范園區。
項目基地位于濱河西路西側,七三公路南北兩側,龐家寨村西側,總用地約99 hm2(約合1 485畝)。
基地現狀用地以農業用地為主,地塊中部的灌溉渠縱橫交錯,場地地勢相對平整,適宜建設,內部高程約773 m。七三公路南側有一處汾河公路橋收費站。
1)區位優勢。
太原市是太原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背靠二龍山風景區,由汾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經全市?;乇眰葧x陽湖處于太原市南端晉源區金勝鎮,水域面積約5.1 km2,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
太原市城市總體發展方向為“南移西進、北展東擴”,晉陽古城片區是城市“向南”發展的重要片區,即晉陽文化旅游區。基地屬于太原市西南部晉陽文化生態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聯系汾河和晉陽湖,溝通老城與新城,展現古今結合的特色文化城市形象。
2)資源優勢。
項目基地東側臨近汾河、北側臨近晉陽湖,周邊自然生態條件十分優越,為項目營造了良好的生態人文環境。
3)文化優勢。
項目基地西側毗鄰明太原縣城,南側緊鄰晉祠景區,周邊人文歷史資源密布。
4)上位規劃。
項目基地位于JY-03片區內,本項目規劃不涉及上位規劃強制性內容修改。
規劃結合花卉生產、交易、體驗等功能形成了“一心、兩軸、三園、四區”的空間結構。
“一心”指綜合服務、交易中心。
“兩軸”指南北向的景觀發展軸線和東西向的花世界體驗軸線。
“三園”指鄉村傳統項目游樂園、購物公園、花海體驗園。
“四區”指四個花卉生產示范區。
規劃結合花卉生產、交易、體驗等功能整合為九個功能分區。
綜合服務區提供花卉的博覽、交易,游客接待、停車服務等功能。
購物公園區域含鮮花、盆栽、園藝用品、工具、肥料、家具等產品的銷售及餐飲服務。
花海攝影區以花卉觀賞、攝影、戶外婚禮的布置為主要內容。
花藝體驗區內含花卉美食的加工、制作、品嘗體驗。同時建立花藝學院,包含插花教學、表演、鮮花栽培、養護等花卉相關知識的科普教育。
設施花卉示范區作為花卉種苗培育、特種花卉生產、海外花卉引種等花卉科研項目的研發、展示區。
基于花卉示范園區的基本功能區,進一步衍生出觀賞苗圃示范區、花卉生產示范區、花卉深加工區和鄉村傳統項目游樂區域。
1)花卉博覽園。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項目定位,打造集花卉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展示于一體的生態旅游產業。
2)四季花海。依托園區內豐富的花卉資源,建植花卉季相色相變化豐富的萬畝花田花海,以花色艷麗、花期長的觀花草本植物為基調,依據植物花色、花期、株型效果的不同制定栽植方案,并且配合與之相呼應的植物主題雕塑,可引進戶外婚禮、婚紗攝影、戶外寫生、影視劇拍攝等專業基地,進而吸引各類社會資源的入駐,成為項目營銷的重要渠道。
3)樂活花藝館。借助項目的游客觀光流量,重點抓住游客對花藝技法的興趣點,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花藝培訓業態。樂活花藝館內包含鮮花插花、花木盆景、花藝培訓、花材銷售等內容,游客能夠在觀賞花藝作品的同時,真正參與到豐富多樣的花藝活動當中,極大增添了花藝的玩賞樂趣。
4)舌尖上的花朵。以花入饌,以花入茶,園區內開設以各式花材烹調、花酒花茶釀制為特色的主題餐廳,游客不僅能夠在此學習到不同花卉食材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同時還能品嘗到美味可口的鮮花美食。
現代花卉示范園區的建設,應以生態旅游為導向,將科學技術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利用政策優勢促進產業發展,立足項目自身獨特的區位、資源、文化特色,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生產技術與運營模式,建立適合自己的花卉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