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三數學復習中,由于學生是具有差異的,不同的學生在復習時遇到的困難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個知識點,他們所掌握的情況也是不同的,久而久之,問題將越積越多,而借助微課,可使每位學生在整個高三復習過程中得到及時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困惑。本文結合筆者在高三數學復習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借助微課的方式,探究微課在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學習,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復習效率方面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高三數學;微課;復習;效率
高三數學復習課時間緊、任務重,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復習并查漏補缺,使其全面和系統地掌握所有高中數學知識。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一般都采用了“復習舊知→講解例題→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老師占主導地位,主宰了整個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由于學生是具有差異的,不同的學生在復習時遇到的困難不盡相同,如聽課專注度不夠、底子薄、缺漏較多等,即使是同一個知識點,他們所掌握的情況也是不同的,久而久之,問題將越積越多。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創建微課資源,可使每位學生在整個高三復習過程中得到及時的幫助,從而解決他們的困惑,提高復習效率。
所謂微課,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課程,特點是短小精悍,授課時間短,通??刂圃?~8分鐘,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視頻課程。微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手段,在互聯網上能快速傳播,在電腦、手機、平板上能夠方便存儲與讀取,學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輕松地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的45分鐘。
微課在高三數學復習課中,可以融入到多個環節中,并在不同的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包括情境設計、難點突破、典例分析以及完善知識結構等。
一、 利用微課創設情境
數學復習課相對于新課來說,它顯得枯燥無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復習引入時創設生動的情景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微課就是很好的借助手段。比如在復習圓錐曲線中的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時,可以用微課向學生展示這些曲線動態的形成過程,再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加深對定義的理解;又如在復習三角函數y=Asin(ωx+φ)+b的圖像變換前,用微課的形式呈現出其圖像由y=sinx到y=Asin(ωx+φ)+b的先平移后伸縮與先伸縮后平移的兩種動態變化過程,不僅讓學生完成了對函數圖像變換的回憶,還可以激發他們對章節內容復習的興趣。
二、 利用微課突破難點
學生普遍認為高中數學難,常常“談數色變”。高中數學的難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有難度的內容理解不透徹。如果教師沒有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有效方法來教這部分內容,學生不但會對這部分內容沒有理解透徹,對其他內容的學習也會有銜接的障礙。特別在高三復習時,如果學生對所復習的難點沒有及時突破,對后續的復習必會造成一定影響,再加上時間的緊迫,學生更會產生畏難情緒。比如立體幾何中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它的難點在于如何找到過直線上不在平面內的一點作出這個平面的垂線,由于學生的空間感較差,找垂線一直是學生需要突破的難點,課堂上講解的時間有限,且呈現的是平面圖形,學生更是難于理解。利用微課,可以將幾何問題用立體的圖形呈現出來,并通過動態找垂線,學生既可以產生立體感,又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復習;又如在復習數列求和時,錯位相減法求和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點,而它們又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那么,如何突破這些難點,同時又能讓在課堂上沒有及時掌握的同學也能不斷反復地復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們做成微課,這樣學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輕松地進行反復觀看、學習。
三、 利用微課分析典例
在高三復習課中,典型例題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由于復習時間有限,必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對所有的例題做到百分之百的理解。有了微課這一學習工具,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課后進行可以反復觀看解題過程,從而掌握解題思路。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問題,例題A,B是海面上位于東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兩個觀測點,現位于A點北偏東45°,B點北偏西60°的D點有一艘輪船發出求救信號,位于B點南偏西60°且與B點相距203海里的C點的救援船立即前往營救,其航行速度為30海里/每小時,該救援船到達D點需要多長時間?由于題目本身比較長,學生需要理解問題的實際背景、有關名詞、術語,明確已知條件與所求,理解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并畫出正確的示意圖,將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并轉化為解三角形問題的數學模型,再進行求解。這一系列的分析解答過程總是有一些學生是一知半解的,哪怕當時記住了,時間一長,記憶也會變模糊。所以,將例題做成微課可以呈現教師的講解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反復學習,解決了課堂無法當場掌握的而課后沒有辦法自行復習的問題。此時,微課便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四、 利用微課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
在傳統的高考數學復習的教學中,培優輔差是一項難于出成效的工作,并且容易忽視了中間層學生的學習需要,借助微課,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選擇相應的微課再學習,從而掌握不懂的或半知半解的知識。教師可以把同一知識點按照不同能力層次制作不同的微課,供不同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學習某個知識點,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是傳統課堂的補充和資料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了知識挖掘的平臺,也提供了參與合作的平臺。在高三數學復習中,巧妙地利用微課,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提供方便靈活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秋萍.微課助力高三數學復習初探[J].教師,2015(24).
[2]吳道凱.微課在高三數學復習課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7(12).
[3]郭文.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吉林教育,2015(19).
作者簡介:
林琳,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