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蕊,伊晨旭,李 松,3,羅 璇
(1.貴州師范學院 地理與資源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2.貴州省流域地理國情監測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18;3.貴州師范學院 資源環境與災害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18)
環境化學是運用化學知識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有害化學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存在、化學特性、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學。環境化學在掌握污染來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為環境保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環境化學不僅是環境學科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同時國家也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但隨著新型污染問題的出現和新型污染物的出現,對環境學科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提高。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下面以學生角度對貴州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環境化學課程講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教學改革方案進行分析與探討。
我校選用的環境化學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由戴樹桂主編的《環境化學》第二版(2006年出版)[1]。全書共有八章,涵蓋了主要污染物在大氣、水、土壤、生物四個不同介質中的存在狀態、遷移轉化規律;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歸與效應;受污染環境的修復技術及原理;綠色化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同時環境化學是一門多領域交匯的專業學科[2],知識點多且重難點較分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把握核心知識點。我校環境化學安排學時較少,僅有32學時。由于課時不夠、教材比較老、知識量大,造成了短時間內無法接受大量知識點,所以難以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環境化學是環境學科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老師授課的主要方式是多媒體授課,授課內容多為基礎知識。在課時少的情況下,過度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使課堂效率低下,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作用。課堂中雖然拓展了一些典型環境問題(例如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煙霧事件等)的相關知識,但這些環境問題發生時間較久,新型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只拓展這些典型事例,很難適應當前復雜多變的環境問題。同時,我校本課程未開設相應的實驗課程,因此在課堂上學習完理論知識后,不能很好的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這樣單純“教”的課堂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其精力的集中[3]。
課程考核是對課程學習的評價標準。目前,本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為期末最終筆試成績;平時成績包含作業情況、課堂表現、考勤情況等。兩者的占比為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此種考核方式在于重“結果”、輕“過程”,對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現在作業、考勤、考試等硬性量化環節上,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4]。因此需要改革目前考核方式,以此來提高環境化學的教學質量。
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為國家帶來了客觀地效益,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愈來愈嚴重。一些新型的污染物也在不斷出現。只講授課本中老舊的內容將無法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對此,可以緊跟環境熱點分析,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用課程相關理論進行解釋[5]。例如,在講述大氣環境化學時,加入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霧霾。用整個大氣環境化學的知識點分析霧霾形成的原因及狀態、在大氣圈中發生的反應及轉化、霧霾出現后的危害及治理等問題。同時還可以與倫敦煙霧事件進行對比分析,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國的環境狀況。
實踐教學是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指導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開展一系列科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環境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擁有足夠的實踐能力才能去應對各式各樣的環境問題。例如,講述到大氣環境化學時,可以引入世界三大環境問題之一的酸雨,可以帶學生對酸雨進行實地收集,收集完成后帶回實驗室進行測定。測定的同時可以對酸雨問題產生的原因、自身特點、治理方式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對知識記憶更牢,也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為畢業后從事環境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優化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的占比及課程考核的組成。提高平時成績的占比,將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改變課程考核的組成,改變以往授課的方式,課堂授課時避免“照搬課本內容”,課堂上主要解決重難點問題,鼓勵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并在課上提出研討問題,利用研討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自由分配和選題,課下自行查閱資料互相探討,最后進行完成論文或課堂匯報演講。以此作為最終考核的一種方式,不僅避免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死記硬背,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自學及主動思考的能力。
目前環境問題愈發嚴重,社會正需要一批環境學科的人才,所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輸送杰出的環境學科專業人才刻不容緩。對此,針對我校環境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以學生角度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幾方面探討了改革方向,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創新、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