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浦城縣投資開發公司,福建 浦城 353400)
納他霉素作為天然廣譜抗真菌劑,納他霉素生產菌是一種鏈霉菌,在鏈霉菌中大多存在野生型菌種抗生素產量低和遺傳不穩定的現象,因此,納他霉素生產菌種的選育工作成為各個納他霉素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研究的熱點。本文介紹的納他霉素育種主要是誘變育種。
最早的納他霉素生產菌的育種方法是自然分離,但長期使用自然選育挑選的生產菌種生產容易出現不穩定,效價跌幅較大,生產周期拉長,生產的產量低,質量不穩定的特點。
1.2.1 紫外線誘變
紫外線誘變是納他霉素企業生產育種最常用手段,在納他霉素生產菌的育種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2.1.1 出發菌種的制備
把沙土管菌種接到斜面培養中30℃恒溫培養3天,觀察無染菌,菌苔呈灰色,生產的菌落正常再轉接2~3次無異常的菌種為誘變育種的出發菌株。
1.2.1.2 紫外線誘變
將培養好的出發菌種刮入裝有生理鹽水的平皿中,用功率15 W、波長256 nm的紫外燈距離25 cm處照射2 min,然后進行稀釋10-8稀釋自然分離,挑單菌落轉入斜面培養。上搖瓶考核,生產性能穩定,效價高于出發菌株10%菌種作為生產菌種進沙土管冰箱保存備用。
1.2.2 紫外線復合誘變
經紫外線誘變后的菌種再接入含有0.001%化學誘變劑的生理鹽水的平皿中處理30 min。然后進行稀釋10-6稀釋自然分離,挑單菌落轉入斜面培養。上搖瓶考核,效價高于紫外線誘變的菌株15%的菌種為生產菌種進沙土管冰箱保存備用。經過紫外線復合誘變挑出的菌種要轉接3代并在中試車間做綜合性實驗。
納他霉素素原生質體育種在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中主要采用的是原生質體誘變育種和原生質體融合育種兩種方法,但由于操作要求較高,平時用的比較少。
1.3.1 原生質體誘變育種
原生質體誘變育種是以原生質體為材料,采用物理誘變劑和化學誘變劑進行適當的處理,然后分離到培養基中進行再生,挑單菌落進行搖瓶考核篩選出生產穩定性好的高產菌株。
1.3.2 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原生質體融合育種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遺傳性狀不同的親株原生質體融合而進行雜交。挑單菌落進行搖瓶考核從中篩選出生產穩定性好的高產菌株。
近年來,有一部份的納他霉素科研單位開始使用基因工程育種。基因工程育種是一種定向選育,能有效的提高目標產物的產量。
目前納他霉素生產菌菌株選育的手段有自然分離、誘變育種、原生質體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誘變育種在生產中是最常規育種手段,不需要了解菌株的遺傳背景,其操作簡單、成本低;但誘變育種也存在正突變率比較低,篩選工作量比較大的缺點,今后生產企業也應進行基因工程的定向育種為大生產的高產量和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