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初鋒,蘇 瓊,王彥斌,石 雷
(1.西北民族大學 化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蘭州城市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下,產學研相結合的大學生培養模式已經受到大量高校的重視,在實踐教學中,作為最終受益者的學生群體,應將學生的學習感受分布到整個教學工作的主要布局之中。目前的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過多的強大教學的一致性,過多的追求共性的統一而忽視了個體的追求和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問題,使得部分學生無法將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展現出來,無法使自身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身全面發展。對于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多方面因素的結合,理論知識、創新能力、實驗操作、生產實踐等多方面的能力均需要得到發展和提升,而不同的學生在各部分的學習實踐中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分層次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劃分,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方式和教育模式,將學生的差異作為劃分標準,將學生的優勢進行放大,將不足進行縮小甚至忽略不計[1]。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受損傷,同時也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由于不同學生對于化工理論課程和化工實驗操作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同,可通過形成互幫互助組的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學習,使不同在方面學習能力不同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通過對部分學生的了解中發現,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家庭背景、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2]。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對于學生層次的劃分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優秀、良好、一般三級評估,三個層次學生分別占比30%、50%、20%。為保證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影響,可以通過內隱分層和動態分層相結合的辦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通過對學生的定期考察、交流和觀察,對層次的劃分做出相應調整,并對重點學生進行針對性幫助,使優秀的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一般的學生也可以得到自信心的滿足從而提升綜合素質。
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案,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使學習更加舒適、快樂。化工專業的學習涉及到的知識線索問題較多,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化工專業學習需要面對的必須問題。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可采用小導師制的培養原則,將理論知識和實驗能力均較強的學生分配到專業領導老師名下,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與其導師交流溝通,在提升理論知識的同時,參與導師實驗項目,使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而言,要求其掌握化工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保證其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實驗水平和創新能力;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應要求其完成所有的學習內容和課內實驗,并要求其在課后按時復習,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總結,并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3]。
在教學活動的制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要經歷的教學活動也不同,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在制定好目標后,教師應完成自己所需要的教學目標并督促學生完成自己的目標。在完成本階段的目標后,應對學生進行實際考察,并根據考察結果,對學生進行動態化的層次改變。在評價后,對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獎勵,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
因材施教是我國一直以來秉承的傳統掛念,在現在的情況下,因材施教可以更好的處理教育過程中的教學與綜合發展的矛盾問題,應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接受同樣的教育,又可以在統一中得到個性發展[5]。
教師在進行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應樹立正確的分層觀念,不能讓學生產生驕傲自滿,也不能使學生消沉墮落,從而減少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必要的顧慮。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層次的劃分是動態的、變化的,不能是變化不變的,當學生的學習水平達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動態調整到更高的層次,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
教師應準確把握分層的方式,應準確了解分層目的、分層方式等。在實施過程中應對分層的依據做到合理的安排,對學生的分層不能僅僅憑借自己的喜惡,也不能僅僅重視成績,需要在各個時間段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定位,并了解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分層過程中,應做到科學性、目標性、有效性的結合統一。應尊重所有的學生,給予所有學生適當地鼓勵和幫助,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依。
化工專業的分層次教學可以使整個教學體系得到較大化
的發展,對于理論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根據其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和課外的學術競賽活動,支持其參與理論研究,并鼓勵該部分同學在畢業后考取碩士研究生;對于實驗操作能力較強的同學,可鼓勵其參與教師的科研創新項目,在課余時間參與到教師的實驗中去,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對所做實驗進行深入了解,鼓勵這部分同學參與到實驗技能大賽、實驗操作大賽等比賽,并支持這部分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發表學術論文,在畢業后參與到各科研院所或企業的研發部門,以適應工作中的研發工作;對于創新能力較強的同學,在要求其完成了其學習內容的同時,鼓勵其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高[6],并可以提早適應未來步入社會后所需要的經驗和策劃能力。
由于高校學生處于較為特殊的心理時期,一般自以為心理已經成熟,尋求獨立,希望可以盡早步入社會,體現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其還不具備經濟能力,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分層次教學鼓勵學生在不同層次中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并為自己制定出未來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努力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得到綜合素質的進步。但由于分層次教學的形勢與傳統觀念還存在很大的沖突,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積極主動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對于存在的敏感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解決方法,從而將該實踐教學方法盡快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