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函
(隴西縣交通工程質量安全服務站站長)
雖然我國城市化不斷加快,但是我國仍是一個農業大國并且農村區域面積較大,農村公路作為農村地區交通的樞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農村公路是指納入農村公路規劃的縣道、鄉道和村道及其附屬的橋梁、隧道和渡口。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公路也在不斷加寬,施工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一些弊病和疏漏也逐漸的顯現出來,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這就要求加強農村公路的質量安全監督,保證廣大人民的出行安全
建設過程涉及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各個單位由于不能嚴格規范自身行為,保障工作質量,就會影響到整個農村公路施工質量。一是建設單位首要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如建設手續辦理不及時,和地方政府協調能力不足,征地拆遷不力導致項目進度緩慢;現場管控能力差,對質量安全管控能力差,造成項目質量安全存在問題多。二是設計單位勘察設計質量不高,如選線設計不合理,局部路段線路位于滑坡體上,設計不完善造成永久性缺陷,涵洞進出口設計與實際地形不符、不合理,造成永久性缺陷,設計文件不完善。三是施工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履約不到位,人員變動頻繁。因為農村公路項目一般存在公路等級低、里程長、點多面廣、工程量小、投資少等問題,所以很多技術力量雄厚的施工單位一般不愿意投標農村公路,而很多資質達不到投標要求的施工企業借用符合要求的企業資質進行投標,中標后臨時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組建項目部,租用部分機械進場施工,沒有成熟的質量管理體系及措施,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工地實驗室管理不到位,工地實驗室母體未對工地試驗室進行有效的監管,現場專職檢測人員少,個別工地有也不過是一種擺設,為應付檢查,出具虛假報告。四是監理單位責任落實不到位,如人員履約率低,從業人員無序流動,上崗人員多數不乏非專業人員,無監理工程師證;現場管控能力差,監理人員技術能力較弱,現場管控能力極差,導致現場質量安全 問題較多。監理試驗檢測數據造假,監理單位未設置工地實驗室,監理抽檢試驗數據采用施工單位自檢數據。
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在農村公路方面投入的資金快速增長,農村公路的總里程數也不斷增加,各個等級的公路數量越來越多等,導致了公路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任務加重。縣級質監機構面臨農村公路監督工作人少事多,普遍存在技術人員偏少,且質監人員不同程度的擔任其他工作的現象。面對戰線長、分布廣的農村公路項目,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時時監控工程質量,在質量監督工作中難免會存在顧此失彼、出現監管的盲點或盲區的情況。同時,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效果較好,但對各參建單位的質量管理行為監督不夠,沒有及時發現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做到預防發生工程質量問題。
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新模式。我縣在農村公路建設采取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形式,有利于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企業參加項目建設,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加快了建設進度。
增強標準化和精細化設計理念。我縣按照“打造品質工程”的要求,以工程質量安全耐久為核心,強化工程全壽命周期設計,從規劃設計到工程建設都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功能時效,強化工程及配套服務設施的人性化設計。自然村道路按每公里60 萬元標準實施。縣上克服困難,籌措融資。首先從資金上保證了高標準、高質量。努力補齊短板,在相應路段設置安防設施,并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推行錯車道、三角邊溝,切實提升道路通行的安全性、耐久性。
質量監督不應該只在施工階段實施,要想得到較好的公路監管效果,就要在源頭處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將監督活動向前擴展對工程進行整體把握,可以有效改善當前公路質量安全監督的現狀。在公路進行設計時進行監督,需要設計相關監管程序進行監管,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和與農村公路使用要求相符,并對施工前的規劃工作進行監督,保證施工過程的合理性并編寫嚴格的監督管理辦法,避免出現設計不合理,規劃不合理的情況。
在對施工環節進行管理時,需要強化施工前階段的預控工作,將潛在的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的時期,保證在開工前不存在安全隱患或幾乎不存在安全隱患,在進行監管時要嚴格按照施工申請的流程進行,并在重點施工的環節加強施工質量監督,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進行隨機抽查或核驗,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對重要工序進行中間交工檢查,對特定環節、關鍵工序、重要部位質量狀況,以及調查質量舉報采取的有針對性進行專項檢查。
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原則,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宣傳媒介的職能作用,廣泛深入地宣傳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的重大意義以及農村公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全社會參與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形成全縣上下人人關心、人人愛護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發展環境。
始終堅持把質量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生命線”,嚴格執行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制度,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定期召開農村公路建設生產調度會和質量檢查通報會,嚴把原材料檢驗、機械設備準入、工程質量檢測、分項工程驗收、質量監管程序和資金撥付“六個關鍵環節”,做到質量技術不達標不放過、工程驗收不合格不放過、返工整改不到位不放過。
驗收作為整個施工項目的收尾環節,也是確保施工質量的關鍵環節,在具備公路工程交工驗收條件后,設計單位對工程建設內容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是否達到使用功能等方面進行綜合檢查和分析評價,向建設單位出具工程設計符合性評價意見。 監理單位根據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驗證,編制工程質量評定或者評估報告,提交建設單位。建設單位組織對工程質量是否合格進行檢測,出具交工驗收質量檢測報告,連同設計單位出具的工程設計符合性評價意見、監理單位提交的工程質量評定或者評估報告一并提交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當對建設單位提交的報告材料進行審核,并對工程質量進行驗證性檢測,出具工程交工質量核驗意見。 項目法人組織各合同段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參加交工驗收工作,并應邀請運營、養護管理等相關單位參加。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質量監督機構視情況參加交工驗收。
隨著新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農村公路質量監督工作量巨大,對質量監督機構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就需要質量監督機構進行思想的變革,升級傳統的低效率的監管辦法,采用新的監管手段和監管系統進行農村公路的監督,依照法律進行施工過程的監督和懲戒,促進農村道路施工質量的平穩進行,為新農村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