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宇
(孟津縣公路管理局, 河南 洛陽 471100)
近年,隨著我國基建工程的高速發展,項目數量的增多,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在市場激烈競爭、價格呈現上漲趨勢的大環境下,多數傳統企業不堪重負,而許多企業將發展視角轉向到精細化管理。施工項目是建筑企業發展生存的最基本載體,是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出質量與數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項目的管理水平即對應著工程的既得效益。通過對工程管理的更加規范、標準、精細,以提升單位的核心競爭力而維持其可持續性穩固發展,這是企業管理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困難且亟待解決的一大困境。落實精細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其真正運用到工程的切實性、全面性、深入性,這是當前管理過程中的最大問題[1]。國內相關專業的學者基于近年市場經濟與公路工程發展現狀,針對精細化管理理論展開系列研究,主要研究重點在于研究與公路項目施工管理活動直接連帶的例如施工進度管理、操作規范管理、成本管理等等,其中問題在于大部分研究過于側重在理論層面分,而因其涵蓋內容、涉及范圍多且雜,能夠提供可直接參考、二次分析的改善措施較少,實質性不強。雖然當下我國公路工程的發展已經算得上是穩固前行,但部分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仍舊諸多問題,例如經驗式操作、先進技術不夠等等等,無法支撐其現代化發展的高需求。
大部分施工企業把管理方向與主要精力過于側重于工期、經營效益,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意識薄弱,輕視了全過程管理的規范化、一體化,現代化管理意識較為薄弱,未構建一套系統性、完整、切實的管理體系,現場管理工作質量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漏洞和問題。現階段,大部分小規模施工企業并沒有建立系統全面的項目管理體系,取而代之的經驗式管理、口頭式管理,甚至于所制定的項目管理體系是套用公司內部管理層面,往往存在顧此失彼不健全的現象。即導致項目施工管理體系與輔助管理條例的連帶性不強而做不到環環相扣、無法落實分級管理,可行性不足。此外,囿于國內傳統體制問題的根深蒂固,我國大部分公路建設施工管理“人情人治”成分存在較大,對于現代化管理來說是背道而馳的。
施工過程中問題最為明顯的,即是安全隱患問題,對建筑工程施工期間的管理來說,安全問題必須要擺在首位。但由于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且難以做到全面性的管理,工程施工期間安全隱患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施工材料與設備的亂停亂放、或設備的失范使用等等。而施工人員的自身安全意識也并不高,經驗式操作而延伸成僥幸心理,未按照工程規范切實做好安全預防工作。施工過程中,違規操作的問題普遍存在。這些直接性、潛在性的安全風險因素,嚴重威脅著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而安全事故的發生,其次還是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對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產出產生較大的影響。
大部分施工單位對甲方業主的要求、對其推行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企業經驗式的墨守成規、不思創新,傳統管理理念的運用較為嚴重。順應時代發展理念較為落后或者說意識過于淡薄。這樣一來,即直接導致企單位的內部管理層面、項目施工管理都產生各個方面諸多問題與漏洞。
針對大部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細分之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老生常談——管理體系,不乏存在的是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單純的認為,公路建設工程就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偏向于粗放型的綜合活動,只要工期不延誤、質量達標即可,對完善且優化其內在的管理體系的重視意識十分淡薄,對責任主體制的落實成效不足。(2)墨守成規而形成一定程度的固化思維,缺乏對現有管理模式存在問題的審視以及對現代化管理模式的認知不夠、主觀學習意識不強,過于依賴于傳統的經驗式管理,未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腳步發展。(3)現場管理水平可直接反映出施工單位的綜合實力,大部分管理人員認為只要項目達標完成,其他隨意即可,對標準化施工、文明施工的重視不夠,然則,這即是精細化管理的精髓所在之一。(4)高速公路工程因其施工規模大、高空作業多、施工環境復雜、大型設備使用多等特點,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危及施工人員人身安全的同時,還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整體質量。那么如何在施工過程中落實精細化管理,是現階段建筑行業研究重點問題之一。
通過對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現狀、存在問題予以分析,同時對比大量項目管理資料,對存在問題的成員分析的基礎上,再次闡述進行精細化管理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行動之根本——科學、合理、切實性。從工程的預處理階段的規劃設計、具體施工再到竣工階段等全過程的一體化管理。必須確保現場各項資源得到充分的實質性的運用,同時可促進施工設備的布局更趨向于科學安全性。(2)經濟適用性原則。經濟效益是核心考慮問題之一,杜絕或避免大部分的浪費、降低工程造價成本。在確保工程質量符合標準的前提之下,最大可能的選擇可回收二次利用的材料,例如路基的填筑料可利用工業或農業的廢物料。(3)規范化原則是前提保障。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全面落實且促進精細化管理成效,首先即是統一工程的各項規范與要求,且嚴加監理、嚴格執行。(4)最終目標是全面精細化。公路工程項目因其工程規模浩大、工期較長、項目錯綜復雜等特性,大量勞動力與材料設備,對資源與能源的消耗較大。因此,公路工程項目的珍貴管理過程中,從工程開展之初都后期竣工,都應嚴格執行全面性原則,管理人員應盡可能深入到各個極端的各個節點中的各個細點。從工程的預處理的合同管理與規劃設計、運行方案、人力分配、材料設備的購置與使用維護、機械設備的租賃與使用維護等各項內容都必須做到一絲一毫的嚴格管理。
各職能管理部門,首先應當保證其獨立性,承辦部門必須明確其職權范圍、工作安排而完善且優化開展精細化管理的實施細則,以達到管理體系實踐的標準程序化。制度的設計,首先應當遵循以下原則:福利機制、約束力機制、巧妙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2]。而同時,需做到三個機制從獨立對立到想融合開展,優秀的管理機制是工程高效發展的前提保障。對于約束力、考核機制應當予以著重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記錄總結與評估,對施工人員實施的獎懲活動,必須切實基于其存在問題而針對性的制定標準合理、可行性強、內容綜合全面的考核體系。
生產目標的精細化,首先即是明確工程指導性目標,結合運行方案、工程特點以及客觀環境影響因素進行類比分析,再拆分目標分級管理,而最終保證其精細管理的全面覆蓋與深入性。實際施工程中予以及時性的督促,主動進行潛在性問題的挖掘,及時制定優化措施,合理調配資源,確保各個階段、各分項子級工程的施工井然有序、即時存在問題也能盡快挽回至可控的軌道,以確保整個工程的高效開展、順利完工。同時,需不斷加強工程進度的管理以及方法落實情況的檢查、考核、分析總結、調整以及同步修訂,對制約工程進展的直接性、潛在性因素,予以及時的改善優化。為確保進度目標的具體落實,可將進度進行層層分解,“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以落實到各個施工區與各級管理部門,明確目標責任主體,合理制定并明確責任協議問題,定期檢查、審核預定施工進度目標的完成情況,按照獎懲體系進行相應的處理[3]。
當前全國各地在公路建設管理工作中,響應現代化管理理念,大力且積極推行標準化、一體化建設,因相關的管理已有明確的法律管控,如各大參建單位對施工工藝的選擇、方案的制定都有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與,問題漏洞并不大。唯有在“精”、“細”兩方面下功夫,才能切實適應市場的高速發展,盡彰顯其管理優勢。建設高質量的公路,其實關聯著很多綜合復雜的因素,任何一個很小的細節都可能延伸到整個工程的順利開展。最基礎的工作。依舊是質量管控的嚴把關。無論是公路路基工程,或是橋梁工程與隧道工程,作為路堤交通的唯一支撐,對其質量的控制都必須嚴格保持精細、謹慎、嚴格把關的態度,容不得一絲疏忽。精細謹慎,即在于管理、知道項目的施工過程中,對各個階段、各道工序、各項數據、各類安全隱患、各項具體工作都必須做到精益求精。同時質檢人員必須對工程的主要工序、關鍵工序施工予以全程的監管、知道,試驗部門對主要工序、關鍵部位進行嚴格的檢測,確保工程各個施工都達標開展。
要提高公路工程的現場管理質量,首先即是要明確精細化管理戰略思維,以精細化管理思想為核心導向,施工項目的管理必須遵循全面性、深入些的原則進行實時、全局的管理,涵蓋到工程的前后期各個階段、各個節點工作,包括前期招納員工、方案設計、材料采購、人員分配等等予以一絲不茍科學的考量,確保各個控制點都處在控制范圍之內。優化管理方法,構建針對性強的、切實、科學合理、完善的管理體系,運用全局性、前瞻性、現代化管理思維進行全面性的管控,杜絕隨意性、“人情化”、經驗式的管理模式,從根本上穩固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工程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