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娟,劉媛媛,劉文超,韓曉琳
(山東化工職業學院 化學工程系,山東 濰坊 266100)
我國職業大學最早在1980年由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經過多年的發展,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前期對于高職教育的研究主要圍繞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對接的依據和內容、思路和策略等展開。王輝,朱健[2]的《論基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高校專業設置》,在分析我國產業結構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指出了我國高校專業設置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高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對接的思路。孔祥富[3]在《職業教育專業與產業對接的有效策略探究》一文中,提出職業學校提升專業與產業對接的幾種策略。申曉偉[4]的《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對接產業的策略》探討了高職院校專業對接產業的基本依據、主要內容和機制保障。程嘉輝[5]的《高職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適應性研究-以廣東省為例》,論文從政府、學校和企業三方的角度提出了廣東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適應的建議。蔣德喜[6]的《高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適應性研究-以湖南省為例》主要的研究職業教育偏向地區的經濟服務地區的產業發展,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隨著時代與社會經濟的需求對高職教育特色化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實現發展動力由政府主導向院校自主轉變,二是要求高職院校實現發展模式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變,三是辦學狀態從相對封閉向全面開放轉變,四是評價體系從硬件指標為主向內涵指標為主轉變,五是教師隊伍從注重高學歷高職稱向注重雙師結構轉變,六是社會服務從由教學培訓為主向教學培訓與應用研發并重轉變。高職院校的數量不斷地增多,據近年的職業學院的數量統計僅山東職業院校達到72所,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深化改革、破解難題,更好發揮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教育工作全局中的作用已經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以山東化工學院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高職院校在新的時期新要求下的特色化發展。
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由中國石化集團齊魯石化公司辦學轉變為濰坊市政府辦學,現在正在由政府主導向學校自主辦學轉變,走在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改革的前列,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主體發生了變化,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若政府實行壟斷和高度集中辦學的體制很難滿足社會的需求,辦學形式單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改革的多方參與,處于新時代下國家對于職業院校的發展,借鑒兄弟院校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成功的發展案例,山東化工職業學院正在探索一條積極充滿活力的發展之路,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辦學中來,目前與多家企業進行洽談相關校企合作的事宜,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容納進化工職業學院的辦學中來,濱海政府及校方領導積極的籌備校企合作的事宜,從2018年濰坊市統計年鑒可知,濰坊市化工產業(包括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企業單位數為649個,工業總產值為31979010萬元,工業銷售產值為31016241萬元,出口交貨值為2110073萬元,資產總計為21412857萬元,利潤總額為1488550萬元,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129170人。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化工產業為濰坊經濟發展的重頭產業,且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而高等職業院校化工專業正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業性化工人才的溫床。推進校企合作服務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是迫在眉睫,校企合作是雙方共同的訴求,近期學校對濰坊中大型86家化工企業進行相關的數據調研,各個企業結合自身生產的實際需求,對于生產技術難題、員工知識培訓、招聘人才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相關需求,部分企與學校共同從學生素質培養、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提升等方面推進的深度合作,探求一條高職院校特色化發展的道路。
化工職業學院2003由中國石化集團齊魯石化公司創建至2017年搬遷至濰坊濱海大學城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在師資隊伍、專業建設及加強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有了進一步的提升。(1)師資隊伍建設,學院現有教職工245人,專任教師 2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 184人,從企業聘請了大批高級工程師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學校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寒暑假鼓勵老師走進企業,加強自身技能的提升,自2018年起在職老師定期輪流帶學生進企業實習,現場指導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能夠使學生實現“做中學學中做”;(2)專業建設,學院作為省內唯一一所化工專業特色職業院校,堅持“服務產業辦專業”設置化學工程系、機電工程系、自動控制系、管理工程系、基礎教學部、五年高職學院、航空學院、航海學院8個教學單位和1個培訓中心,開設20個專業,專業結構合理化推動實現中高職貫通、普職融通,實行學生畢業頒發普通高等教育專科畢業證書,技能鑒定合格者頒發國家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穩妥的推進1+X證書制度;(3)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區搬至濱海有專門的實訓基地及仿真實驗室,設有無機化學實驗室、有機實驗室、化工原理實訓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模擬實訓室、化工工藝實訓室、仿真模擬實驗室,其中仿真模擬軟件達到60多個,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實訓的條件。(4)學生實行2.5+0.5的學制,在校2.5年然后到企業進行0.5年的頂崗實習能夠更好地是學生們完成校園與企業的銜接,有利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頂崗實習期間有專業老師負責在校相關問題的指導,同時老師對于探訪方便的企業也不定期到企業進行指導同時與企業進行相關事宜的交流。
總之,新時代下高職院的特色發展對于社會人才的輸出,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山東化工職業學院正處于不斷革新的階段爭取能夠為山東區域的經濟建設貢獻最大力量。